卧疴止衡门,何以娱长日。
卷舒架上书,游戏闲窗笔。
南亩课农馀,东园薙蔬毕。
务我分宜然,无劳知难必。
道泰身自亨,作德心斯逸。
长歌书座隅,庶用箴吾失。
【注释】
卧疴:病卧。衡门:横木为门的门,古代贫士的住所。何以娱长日:用什么来消磨漫长的时光呢?卷舒:展开卷舒,指打开书本、展卷阅读或写作。南亩:泛指田畴。课农:管理农事。东园:即东园圃,指种植蔬菜的地方。务我分宜然:致力于我的分内之事,自得其乐。无:通“毋”,不要。道泰身自亨:天道顺畅,自己也会幸福。作德:行善积德。心斯逸:心里会轻松愉快。长歌:唱着长歌。书座隅:在座位边写东西。箴:劝诫。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闲居生活情趣的七律。
诗的前六句写诗人在炎夏里安卧病榻,没有事情可以消遣,于是翻开架上的书籍,挥笔写些诗文以打发时间。这六句主要表现了诗人闲适安逸的生活情调,以及他热爱读书写字的性格和爱好。
后六句写诗人在农忙之余,又把精力投入到了种菜上。他还在自家的菜园里,忙碌地除草、培土、施肥,并且还亲自动手拔草。这六句主要是通过描绘诗人勤劳耕作的情景,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珍视,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最后两句诗人说:“天道顺畅,自己也会幸福;行善积德,心里会轻松愉快。”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认为,只有遵循天道,才能使自己幸福快乐,而只有行善积德,才能使自己精神愉悦。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因得罪权贵而流寓梓州(治今四川三台)时的生活状况。
诗的内容很充实,但并不复杂难懂,语言平易流畅,明白晓畅,读来琅琅上口,朗朗有声,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平易近人、通俗质朴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