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尽山城出,高高在乱峰。
厓飞千树瀑,石响一林钟。
叶落传人语,沙干失虎踪。
夕阳茅店外,樵影下寒松。

【注释】

舟入罗旁:指乘船进入罗旁的溪水。罗旁,地名。

西宁张明府:即张子容,曾任成都知府,世居四川。西宁,今四川邛崃县西北。

有作:有题咏之作,指诗。

【赏析】

《舟入罗旁之水将访西宁张明府有作》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绘了一幅山城流水、飞瀑石钟、虎踪人语等自然景色,以及樵影寒松的画面,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诗意和画面感,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首联“溪尽山城出,高高在乱峰”。描述了溪流汇入罗旁后,山城便显露出来,显得高高耸立在乱峰之中。这里运用了夸张手法,将山城描绘得更为壮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颔联“厓飞千树瀑,石响一林钟”。继续描绘了山中瀑布和钟声的景象。这里的“厓飞”指的是悬崖上的瀑布,“一林钟”则是指山中的钟声。这两个景象相互映衬,更加凸显了山城的壮丽。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颈联“叶落传人语,沙干失虎踪”。通过描绘树叶落下时传来人的说话声,以及沙滩干涸时失去虎迹的景象,进一步展现了山城的宁静与美丽。这一联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尾联“夕阳茅店外,樵影下寒松”。最后一句描绘了夕阳下的茅店和樵夫的身影,以及山下的寒松。这些景象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山城的壮丽景色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充分体现了杜甫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