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诸儒在,苟卿最老师。
斯文无菽粟,吾道望耘耔。
酌酒临香浦,安花在接䍠。
琴中有先哲,相见抚弦时。

【诗词原文】

稷下诸儒在,苟卿最老师。

斯文无菽粟,吾道望耘耔。

酌酒临香浦,安花在接䍠。

琴中有先哲,相见抚弦时。

【注释】
稷下:古代地名,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一带,是孔子讲学的地方。
太史:官名,负责撰写文书和典籍的官吏。
苟卿:战国时期楚国人,荀子的字。
斯文:这里指儒家学派的学术。
无豆:没有粮食。
吾道:我的学说。
耘耔:种植庄稼。比喻培养人才。
香浦:地名,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的一个地方。
接䍠:一种植物的名称。
先哲:先贤,指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别了一位名叫黄太史的朋友。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黄太史的敬仰之情,以及对黄太史未来学术生涯的美好祝愿。

首句“稷下诸儒在,苟卿最老师”,诗人提到稷下这个地方有很多儒家学者,其中荀况是最有学问的老师。这里的“稷下”指的是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的地方,而“荀卿”则是荀子的字,他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通过提到荀况来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

第二句“斯文无菽粟,吾道望耘耔”,诗人说虽然社会上的学术资源丰富,但儒家的学问却如缺少粮食一样需要培育和耕耘。这里的“斯文”指的是儒家的学问,“菽粟”指的是粮食,诗人用这个比喻来强调儒家学问的重要性和艰难性。

第三四句“酌酒临香浦,安花在接䍠”,诗人描述自己和朋友一起在香浦喝酒,观赏美丽的花朵,以此表达他们之间的友谊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这里的“香浦”和“接䍠”都是具体的意象,分别代表了美酒和花卉,象征着友情的美好和生活的富足。

最后两句“琴中有先哲,相见抚弦时”,诗人表示希望在未来能够与朋友相聚,共同抚琴弹奏。这里的“先哲”指的是历史上的先贤们,诗人希望通过音乐这种形式来表达他们对先贤们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这两句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情感,通过对朋友的赞美和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学术的追求。同时,诗中的意象生动形象,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