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看君图画游,每从兰社问陈侯。
西湖未隐林逋鹤,北海难同郭泰舟。
鼓就三挝仍作赋,名高百尺莫登楼。
惊看溺影山鸡舞,始信才多不自谋。
【注释】
陈章侯:指北宋著名画家米芾。
兰社:宋代文人雅集的场所,以种兰花为名,因而得名。
西湖未隐林逋鹤:指宋人林逋隐居杭州西湖孤山。
北海难同郭泰舟:指唐人卢照邻曾与友人郭泰舟泛游北海。
鼓就三挝仍作赋:指唐代张旭击节三次,随即挥毫而作诗。
百尺:形容极高的官阶。
惊看溺影山鸡舞:指南宋诗人陆游登楼远望,看到远处山鸡在水面上游泳,被水中倒影所惊吓。
才多不自谋:指才华横溢但不善谋生的人。
【赏析】
此诗写诗人对于才华出众之人的担忧。前四句写诗人对陈章侯的敬慕之情;后四句写诗人对才高而不为人知者之忧虑。全诗语言简练,意蕴深厚,发人深思。
这首诗是诗人对一位画家陈章侯的赞誉,表达了他对这位画家艺术才能的高度赞赏及对其人生道路的关切。首联“到处看君图画游,每从兰社问陈侯。”意思是说,我四处游览时都带着你画的作品欣赏,也常去兰社询问你的事情。这里的“兰社”是指宋代文士的聚会之地,他们经常在此讨论文学、诗词和书画等方面的话题。诗人通过这些活动来了解陈章侯的艺术成就和他的性格特点。
颔联“西湖未隐林逋鹤,北海难同郭泰舟。”进一步描述了陈章侯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西湖未隐林逋鹤,指林逋的《题西溪》一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可恨佳人携手去,依依杨柳不堪攀。便从别后总成阴,添得黄鹂深院晓。”林逋是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擅长画梅和竹,他隐居在杭州西湖边的孤山,以画梅花和竹子闻名。这里用林逋来比喻陈章侯,表明陈章侯在绘画方面的成就非常高,如同林逋一样。北海难同郭泰舟,则是引用唐朝诗人卢照邻(字升之)的典故。他曾与他的好友郭泰舟一同游历于北海(今北京北海公园),两人曾在此处饮酒作诗。这里借指陈章侯的才情与志向,希望他能像卢照邻和郭泰舟一样,在艺术和学问上有所建树,不被名利所累。
颈联“鼓就三挝仍作赋,名高百尺莫登楼。”则表达了诗人对陈章侯的担忧。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当陈章侯听到三次鼓声后,立即挥笔作诗,但他的名声如此之高,却没有人愿意为他建造一座高大的楼阁供他居住。在这里,“鼓就三挝”象征着陈章侯的艺术成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仍作赋”则暗示着他的才华尚未得到完全施展。“名高百尺莫登楼”则意味着虽然陈章侯的名声很高,但如果没有适当的环境和条件来展示自己的才华的话,他就无法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力。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陈章侯个人发展的关注以及对他所面临困境的同情。
尾联“惊看溺影山鸡舞,始信才多不自谋。”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现了陈章侯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辛酸。这里的“惊看溺影山鸡舞”形象地描绘了陈章侯在高处观看远处山鸡在水中游泳的情景。这种看似平静的自然景象却暗含着深刻的寓意,暗示陈章侯的处境就像是被淹死的山鸡一样,虽然外表看起来平静无波,但实际上内心却是极度的痛苦和不安。而结尾处“始信才多不自谋”更是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诗人的担忧:陈章侯虽然才华横溢,但却不懂得为自己谋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最终只能陷入困境。
整首诗通过赞美和担忧两个不同的方面来表达诗人对陈章侯的关注和思考。赞美部分展现了诗人对陈章侯才华的认可和敬仰;担忧部分则揭示了他在面对困境时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还反映了他对人才发展和命运的思考和关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