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台北望得双峰,巍然耸出青芙蓉。
彼此相依殊回绝,参差并峙何玲珑。
枯藤屈曲蟠其上,仰看体势如虬龙。
径仄岂容樵牧至,石高时见云霞封。
就中瀑布倚空泻,淙淙声应千林松。
游人到此奇绝处,顿令洞目开心胸。
倚树徘徊不能去,泠然暮色无行踪。
青沟此去知不远,禅关未见先闻钟。
【注释】
双峰:两座山。
剑北:在今四川奉节县,因有白帝城故址而得名。
青芙蓉:即芙蓉花,一种美丽的水生植物,其花呈鲜红色。
回绝:指山峰之间距离较远。
玲珑:形容山峰的形态奇特,不平凡。
蟠:弯曲、盘绕。
虬(qiú)龙:指盘旋曲折的藤蔓。
径仄:小路窄。
封:遮蔽。
千林松:形容树木众多,一片松涛声。
倚空泻: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的样子。
泠然:清凉之意。
无行踪:没有去处。
青沟:山间的小溪,青色的水沟。
禅关:禅宗修行者的住处,即寺。
钟:寺庙中的报时钟。
【赏析】
《双峰歌》为唐大历初诗人张谓所作的一首咏景诗。全诗通过描写双峰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联“剑台北望得双峰,巍然耸出青芙蓉”。这是说站在剑南道的西部边陲,可以看到两座高大的山峰耸入云霄,犹如一朵盛开的芙蓉花。这里用“青芙蓉”形容山峰的颜色,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
颔联“彼此相依殊回绝,参差并峙何玲珑”,“彼此相依”指的是两峰之间的相互依偎,而“参差并峙”则形容它们高耸入云,姿态各异,非常美丽。这里运用了“回绝”和“玲珑”两个词语来描绘山峰的形状。其中“回绝”一词形象地表现了山峰之间的距离之远,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而“玲珑”一词则形容山峰的形态奇特,不平凡。这两个词语共同构成了一幅优美的自然画卷。
颈联“枯藤屈曲蟠其上,仰看体势如虬龙”。“枯藤”指的是山间生长的藤蔓植物,它们盘绕在山峰之上,形成了一种奇特的景象。这里的“蟠”字形象地描绘了藤蔓植物盘绕的特点。而“体势如虬龙”则是说攀附在山峰上的藤蔓植物如同一条盘曲的巨龙一般,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这里通过对藤蔓植物的形象描绘,进一步突出了山峰的壮丽之美。
尾联“径仄岂容樵牧至,石高时见云霞封”。“径仄”指的是山路狭窄,难以通行;“樵牧”指的是砍柴放牧的人。这里通过对比山路的狭窄与山峰的高度,表达了对于大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
最后两句是诗人自己的感受:“游人到此奇绝处,顿令洞目开心胸。”意思是说,当游客来到这里时,都会感到非常惊奇和惊叹。而诗人自己更是如此,他不禁感叹不已,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之情。这两句话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还反映了他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双峰的美丽景象,通过对山水风光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还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使诗歌更具有了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