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明火色鸢肩客,不信无人识马周。
运去文章如土芥,时危仆竖忽公侯。
豺狼气压荒郊静,雁鹜声孤大泽秋。
相与一尊谈往事,春明回首不胜愁。
【赏析】
此诗作于大历五年(770),诗人与周石君有深厚的交情。诗人在赠别时,感慨自己年老体衰,不能象马周那样得到唐王朝的重用,因而发出感慨,表达了对国事和自身的忧虑心情。首句点明周石君,次句以马周自比,三、四句抒发自己的身世感,五、六句写朋友相会的情景,七、八句表达诗人对前途的忧虑,结末归向自然。全诗结构谨严,脉络清晰。
“分明火色鸢肩客”,鸢肩,形容人瘦长。鸢,鹰的一种,翅膀短而尖。火色即朱红色。“鸢肩”比喻周石君的面庞清瘦,像一只鹰。
这首诗开头两句说:你周石君的面容消瘦,好像被鹰啄食了一般,我虽然不相信没人能赏识你,但我不相信没有人识得你马周。马周是唐朝初年名臣,曾为太子洗马,后为监察御史,因谏阻太宗纳文成公主入宫,得罪了唐太宗而被贬为竟陵郡丞,后任监察御史。他为人清廉正直,敢于直言进谏。他的遭遇与诗人的处境颇为相似,所以诗人借马周自况,并希望友人不要因为自己老病多忧而埋没人才。
“运去文章如土芥”,运去,命运不济。运去,指仕途坎坷,不得志。这里说马周的才华被埋没了。
“时危仆竖忽公侯”,仆竖,仆人、下人的意思。时危,指国家动乱,政治腐败。这里说,当国家政治动乱,社会腐败,小人得势的时候,那些平时地位低下的小官小吏突然升迁为高官显爵。这里暗指诗人自己。
“豺狼气压荒郊静,雁鹜声孤大泽秋”,这句诗的意思是:豺狼在荒凉的原野上横行霸道,秋天雁鹜的叫声在空旷的原野中孤独地回荡。
这两句写景寓情,写豺狼压境,大雁失群,暗示了社会的黑暗,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相与一尊谈往事”,这里“一尊”是酒樽的意思。相与一尊谈往事,意思是和朋友一起喝酒畅谈过去的事情。
诗人在送别之际,感慨万千,于是借酒消愁,与朋友畅谈过去,回忆往昔。
“春明回首不胜愁”,这里春明指的是春天的阳光明媚,但诗人却感到惆怅不已。胜愁,胜过忧愁。这里用反语,意思是说,即使春天的阳光明媚,也不能使我的心情舒畅起来。
最后一句说诗人看到春天的阳光明媚,但却感到惆怅不已。这是诗人对自己前途的忧虑,也是他对国家前途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