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香山老居士,欲来此地为间人。
伊川中流阙对峙,三秋云物清且新。
先生不归履道宅,潭月岩风数晨夕。
婆娑九老会何所,漠漠厨烟冷香积。
残碑断碣俱无有,画图独认西崖叟。
西崖已不识香山,我更来当百年后。
关中群盗方传箭,青袍白马纷然遍。
一尊且自放高歌,十道谁知正酣战。
人生会合岂有常,今日露华明日霜。
眼前若得放舟去,此水东流经故乡。
香山寺
我听闻香山老居士,欲来此地为间人。
伊川中流阙对峙,三秋云物清且新。
先生不归履道宅,潭月岩风数晨夕。
婆娑九老会何所,漠漠厨烟冷香积。
残碑断碣俱无有,画图独认西崖叟。
西崖已不识香山,我更来当百年后。
关中群盗方传箭,青袍白马纷然遍。
一尊且自放高歌,十道谁知正酣战。
人生会合岂有常,今日露华明日霜。
眼前若得放舟去,此水东流经故乡。
译文:
我听说香山老居士,想要来这里结交知己。
伊川的河流和山壁相对峙,三秋的景色清新又美丽。
先生已经离开家乡到其他地方去了,潭边的月亮、岩上的风都成了他每天早晨晚上的伴侣。
那九位老人聚在一起做什么呢?他们的炊烟很淡很淡。
那些残碑断碣都没有了,只有西崖叟的画像还在。
西涯的人已经不再知道香山的情况了,我来到这里已经是百年之久。
关中的盗贼正在到处传箭,穿着青袍的骑士和骑马的人到处都是。
我要独自饮酒高歌一曲,谁能想到在战斗中还能享受这美好的时光呢!
人生的聚会难道有固定的时间吗?今天的露珠明天就会变成寒霜。
如果现在能乘船顺流而去,这河水就一定会经过我的故乡。
赏析:
《香山寺》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全诗通过描绘香山寺周围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于人生聚散无常的思考。
“我闻香山老居士,欲来此地为间人。”首句点明主题,表达了对香山老居士的敬仰之情。这里的“间人”可以理解为结交朋友的意思。
“伊川中流阙对峙,三秋云物清且新。”这句诗描绘了香山寺周围的自然景色。伊川是指伊河,而这里提到的中流、阙对峙,则是形容河水流动的景象,同时也隐喻着人生的起伏变化。三秋则是指秋天,而云物清且新则描绘了秋天的清爽和美丽。整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欣赏之情。
“先生不归履道宅,潭月岩风数晨夕。”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作者与香山老居士之间的友谊。这里的“先生”指的是香山老居士,而“履道宅”则暗示了香山老居士曾经居住的地方。而“潭月岩风”则形象地描绘了他们在一起时的氛围。整句诗通过描绘他们之间的友情,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份友情的珍视之情。
“婆娑九老会何所,漠漠厨烟冷香积。”这句诗描绘了香山古寺中的九位老人。这里的“婆娑”指的是闲庭信步的样子,而“九老”则是指九位年长者。而“炉烟冷香积”则描绘了香山古寺中僧人烧香的场景。整句诗通过描绘这些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之情。
“残碑断碣俱无有,画图独认西崖叟。”这句诗进一步描述了香山古寺的现状。这里的“残碑断碣”指的是已经倒塌或者损坏的石碑和石碣,而“画图”则是指绘画作品。而“西崖叟”则是指那位画图的老人。整句诗通过描绘这些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之情。
“西崖已不识香山,我更来当百年后。”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香山老居士的怀念之情。这里的“西崖已不识香山”则暗示了香山老居士已经不在了。而“我更来当百年后”则表明作者愿意在未来等待香山老居士的归来。整句诗通过表达这种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望。
“关中群盗方传箭,青袍白马纷然遍。”这句诗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这里的“关中群盗”指的是当时的一群强盗,而“青袍白马”则形容他们身穿青色的袍子和黑色的马甲。而“传箭”则可能意味着战争或者冲突。整句诗通过描绘这种社会动荡,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的担忧之情。
“一尊且自放高歌,十道谁知正酣战。”这句诗表达了作者面对困境的态度。这里的“一尊”指的是一杯酒,而“高歌”则表示大声唱歌。而“十道”则可能是指十个方位或者区域。而“谁知正酣战”则意味着没有人知道他们正在进行的战斗。整句诗通过表达这种态度,展现了作者面对困难时的乐观和坚韧精神。
“人生会合岂有常,今日露华明日霜。”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感慨。这里的“会合”可以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指人的命运。而“岂有常”则意味着人生的变幻莫测。而“今日露华明日霜”则描绘了人生中的悲欢离合。整句诗通过表达这种感慨,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理解。
“眼前若得放舟去,此水东流经故乡。”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这里的“眼前若得放舟去”则意味着如果能够在当前的时刻放下一切烦恼,然后顺流而下,那么这条水流就会经过自己的故乡。而“此水东流经故乡”则强调了故乡的概念,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过去的回忆。整句诗通过表达这种期待,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