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山愧未入深山,黄茅一把丛翠间。
扫花饲鹤起我早,了无别事分馀闲。
西溪溪水白于絮,旧是先生垂钓处。
茶烟竹粉满溪香,不碍轻鸥自来去。
注释:
- 西溪结茅奉酬蛰图翁先生:西溪,指作者的住处。蛰图翁,指隐居山林的人。结茅,指搭建房屋。奉酬,指敬礼。蛰图翁先生,即隐士先生。
- 入山愧未入深山,黄茅一把丛翠间:惭愧自己还没有进入很深的山林,只有一把黄色的茅草和翠绿的树木相间杂。
- 扫花饲鹤起我早,了无别事分馀闲:早上起来打扫花草喂鹤,没有其他事情需要去做。
- 西溪溪水白于絮,旧是先生垂钓处:西溪的溪水比白色的絮絮还要清澈,这曾是先生垂钓的地方。
- 茶烟竹粉满溪香,不碍轻鸥自来去:茶烟和竹粉弥漫在溪水中,香气四溢,但轻鸥自由自在地从那里飞过。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士生活情趣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西溪的美景和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句“入山愧未入深山”,诗人谦虚地说自己还没有深入到深深的山林中,只是停留在浅层次的地方。这种谦逊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理解,他认为真正的美不在于表面的美丽,而在于内在的精神。
诗人描述了自己的生活环境:“黄茅一把丛翠间”,“扫花饲鹤起我早”,“了无别事分馀闲”。这里的“黄茅”指的是茅草,是一种常见的植物;“丛翠间”则描绘了一片翠绿的景象;“扫花饲鹤”则是诗人的生活乐趣之一;“起床早”表明他喜欢早起;“余闲”则表示他的空闲时间较多。这些描述都是诗人对隐士生活的真实写照。
诗人转向描述西溪的美景:“西溪溪水白于絮”,“旧是先生垂钓处”。这里的“西溪溪水白于絮”是对西溪清澈的溪水的生动描绘;而“旧是先生垂钓处”则表明这里曾经是隐士先生垂钓的地方,这也暗示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整个场景的感受:“茶烟竹粉满溪香,不碍轻鸥自来去。”这里的“茶烟竹粉”是指茶烟和竹粉的味道弥漫在整个溪水中;“轻鸥自来去”则描绘了轻鸥自由自在地穿梭在水面上的情景。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也展示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生活环境和内心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生活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