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丝菰米及时鲜,便拟吴淞买钓船。
唳鹤滩声来枕畔,横云山翠落檐前。
谈谐名理青松尘,钞借奇书白玉笺。
闲到四贤祠下坐,竹风青冷月孤圆。

华亭杂感其三

莼丝菰米及时鲜,便拟吴淞买钓船。

唳鹤滩声来枕畔,横云山翠落檐前。

谈谐名理青松尘,钞借奇书白玉笺。

闲到四贤祠下坐,竹风青冷月孤圆。

诗歌原文:

莼丝菰米及时鲜,便拟吴淞买钓船。

唳鹤滩声来枕畔,横云山翠落檐前。

谈谐名理青松尘,钞借奇书白玉笺。

闲到四贤祠下坐,竹风青冷月孤圆。

注释与赏析:

  • 莼丝菰米及时鲜:这里的“莼丝”指的是莼菜的细丝,而“菰米”是一种水生植物的种子,它们在秋季时最为鲜美。诗人通过使用这些食材,表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食物新鲜度的珍视。
  • 便拟吴淞买钓船:吴淞是上海附近一个有名的渔港,此处暗示诗人想要像古人一样,购买一艘渔船,去江边垂钓,享受宁静的时光。
  • 唳鹤滩声来枕畔:鹤鸣常被用来代表高洁的志趣,这里可能是指听到远处鹤的叫声伴随着波涛声,让诗人感到心旷神怡。
  • 横云山翠落檐前:形容山峦苍翠欲滴,仿佛要落在屋檐之上。这种景象描绘出一种静谧而美丽的自然景观。
  • 谈谐名理青松尘:这里的“谈谐名理”可能指的是讨论哲学或文学的话题,而“青松尘”则形象地描绘了一种高洁、超然的氛围。青松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质。
  • 钞借奇书白玉笺:这里的“钞借”可能意味着搜集或借阅珍贵的书籍,而“奇书”和“白玉笺”则增添了一层文化氛围,让人联想到古代学者的书房或藏书楼。
  • 闲到四贤祠下坐:四贤指的是四位古代著名的贤人,如诸葛亮、陶渊明等,此处可能表示在闲暇时去参观这些贤人的祠庙,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 竹风青冷月孤圆:最后两句描写了夜晚的景象,竹叶随风轻轻摇曳,月光清澈冷寂,整个场景显得幽静而深远。

创作背景:

《华亭杂感其三》创作于清朝初年(具体时间不详),元璟作为一位文人,可能在上海附近的华亭地区生活或工作。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古代文化的尊重以及对个人生活的某种追求。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清代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还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追求。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