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弗西风秋欲深,乱离此日共浮沉。
孤城远望云栖树,野浦斜看鸟入林。
烽火烟迷山律律,江流声合马骎骎。
新亭孤酌堪流涕,暮雨无端送笛音。

【解析】

“秋欲深”是说秋天已到深秋了,“共浮沉”是说大家在一起随波逐流。“孤城远望云栖树,野浦斜看鸟入林”是说站在山脚下的这座孤零零的城池上,远望着云雾缭绕的山峰,树林里传来鸟儿归巢的声音。“烽火烟迷山律律,江流声合马骎骎”是说烽火在黑夜中烧起,烟雾弥漫着整个山谷,江面上的波浪声和马蹄声交织成一片。“新亭孤酌堪流涕,暮雨无端送笛音”意思是说在这荒凉的地方,只有一个人对着酒独酌,不禁悲从中来,而那无端的雨声又送来了一曲凄凉的笛音。

【答案】

译文:

秋风萧瑟,草木凋零,我和你同登此山。

此时此地,我们与乱世中的浮沉众生一样,一起飘摇。

孤城中眺望远方,只见云雾萦绕着树木;野水边侧耳聆听,听到鸟儿归巢的啼声。

山间烽火冲天而起,烟雾弥漫;江上水波拍岸而去,发出潺潺的声响。

新亭之中,唯有我一人举杯饮酒,不禁泪流满面;暮色四合,无端地送来一阵凄厉的笛声。

赏析:

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的肃宗至德年间。诗人与王维、杜甫、高适等人同游华山,有感于国破家亡,写下这首五言律诗。

首联点明时令,说明季节已进入秋季。“此日”指代作者与朋友们登山的日子。“乱离”指国家动乱不安,人民生活困苦。“共浮沉”指与众人一同随着时局而动荡。这两句表达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艰难的现状。

颔联写景。“孤城”指华山下的华阴县,“远望”即远眺。“云栖树”指云雾笼罩着的山峰,“栖”为栖息之意。这句描绘出一幅山峦起伏、云雾缭绕的画面,展现了华山壮丽的自然风光。“野浦”指山间溪水旁的小道,“斜看”是斜着看。“鸟入林”指鸟儿飞进山林。这句描绘出一幅鸟儿飞过溪水,落入山林的画面。

颈联写景。“烽火”指战火燃烧的烽火台,“烟迷”即烟尘弥漫。这里用“烟迷”一词写出战火连天的惨状,用“律律”形容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江流”“马骎骎”是描写水流湍急、马儿奔驰的声音。这两句描绘出一幅战争激烈,人们四处逃散的景象。

尾联写情。“新亭”指旧亭子或宴会之地,“孤酌”指独自饮酒。“流涕”指流泪。“暮雨”指傍晚的细雨。“无端”即没有原因。“送笛音”指笛声哀婉地传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和无奈之情。

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不安、百姓生活艰难的感慨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