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侵楼重,竹阴傍涧清。
绿峰群寂寂,黄鸟独声声。
雾聚松枝合,樵稀石面生。
云收余峭壁,日影北林更。
【注释】
- 山色侵楼重:山的颜色侵入了楼的周围,显得更加厚重。
- 竹阴傍涧清:竹林在溪流旁,清幽静谧。
- 绿峰群寂寂:绿色的山峰一片寂静,没有人声。
- 黄鸟独声声:只有一只黄色的小鸟在鸣叫。
- 雾聚松枝合:云雾聚集在一起,覆盖着松树的枝叶。
- 樵稀石面生:打柴的人稀少,岩石裸露。
- 云收余峭壁:云彩收起了陡峭的岩石。
- 日影北林更:太阳的影子投映到北边的树林上。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诗人通过对山、竹、雾、松树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描绘得生动而富有层次感,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第一句“山色侵楼重”,用“侵”字形象地描绘出了山色的浓重和深邃,使人感到山的气势磅礴。紧接着的“竹阴傍涧清”一句则写出了竹林在溪边,清幽静谧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平和。
接下来的句子“绿峰群寂寂,黄鸟独声声”,以绿峰和黄鸟为画面主体,分别表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生机。这种动静结合的写法,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在最后两句中,“雾聚松枝合,樵稀石面生”,则是对景色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雾气笼罩着松树,让它们变得模糊不清;而山林间的石头则因为缺乏打柴人的痕迹而显得更加清晰可见。这种对比和衬托的手法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一句“云收余峭壁,日影北林更”,则以天空的变化为背景,描绘出日落时分的景象。这里的“云收”暗示着夕阳西下,天空渐渐被云彩遮蔽;而“日影北林更”则描绘出落日的余晖洒在北边的树林上的情景。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成功地描绘出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