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盆为架烛为台,已载山翁载酒来。
何事天公弄狡狯,雪花偏逐菊花开。
【注释】
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称望日,即月望之日。
蔡氏景贤书屋:指诗人的藏书室。
张筵:摆设筵席,泛指设宴。
率成:随意而成,指即兴而作。
叠盆:指用几块石头叠成的盆。
烛为台:“烛”字作为“台”,指蜡烛台,即烛台。
何事:为何,为什么。
天公弄狡狯:指天公开玩笑,捉弄人。
雪花:比喻菊花。
逐:追逐,跟随。
偏:偏偏。
【赏析】
此诗写于作者九月十六日,时值重阳,菊花盛开之时。诗以“赏菊”为题,描绘了作者在九月重阳赏菊的情景。
第一、二句是写景。“九月既望”是九月十六日,重阳节,菊花盛开之时。“叠盆为架,烛为台”,诗人把石叠起来当作灯台,点燃蜡烛照明。这两句写诗人在九月十六日,重阳佳节,观赏百花凋落,独有菊花开放,因而特意将石堆作灯台,燃起蜡烛来照明,尽情欣赏菊花的艳丽。
三四句写因赏菊而引发的感慨。“已载山翁载酒来。”山翁,这里指诗人自己,说自己就像山中的老者一样悠闲自得,携酒而来,与友人一同赏菊饮酒。
五六句写诗人因菊花盛开而感叹天公捉弄人的无奈心情。“何事天公弄狡狯(jiè jié)?雪花偏逐菊花开。”这是说,为什么天公这样捉弄人呢?本来冬天里应该雪花纷纷,可是现在却偏偏让菊花开放,与梅花争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不解和对天公捉弄人的愤懑之情。
末句“偏”一词用得极为传神。本来冬天雪花飘飘而下,是自然规律,然而此时却偏偏让菊花开放,与梅花争春,这就让人感到有些不寻常。诗人对此表示出了不满情绪,这种情感在全诗中也有所体现,如“何事天公弄狡狯”“雪花偏逐菊花开”等句子都流露出了诗人对天公捉弄人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