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面不自识,我独知我心。
欲古而不古,似今而非今。
读书不甚解,披画常摹临。
无事且酌酒,有时还抚琴。
况遇好时节,花木有清阴。
悠然禽鸟乐,我亦爱绿林。
静观皆自得,幸无尘俗侵。
写意画图中,聊以开胸襟。
即时当行乐,何必问升沉。

【注释】

1.自题小像:自己为画肖像。2.我面:我的面孔,指画像。3.识:识别,认识。4.独知心:只有我知道我的心。5.欲古而:好像想要古雅(但实际并非如此)。6.不古:非古。7.似今非今:似乎现代却非现代。8.读书不甚解:读的书不多,理解得不深。9.披:同“批”,指绘画。10.摹临:模仿学习。11.酌酒:斟酒。12.抚琴:弹琴。13.况遇好时节:况且又遇上好的时节。14.清阴:树荫。15.悠然:闲适的样子。16.禽鸟乐:鸟儿自在欢乐。17.绿林:指山林。

译文:

我的面孔是天生的,可我并不认识它;我只知道我的内心是什么。我追求古风却并不古雅,我模仿现代人却并非现代人。读书不多,理解得不深,常模仿着画像去描画。没有事情时我就喝酒,有时还弹奏一曲。遇到好时光,花木有树荫。我悠闲自在,鸟雀自在地快乐。我也同样喜爱那绿林。静观万物都是那么美好,我幸喜没有被尘世污染。我在画中写意,以此开扩胸襟。现在该行乐,何必问升沉。

赏析:

这首《自题小像》是一首自娱的诗,也是一篇自画像。全诗以自我形象的描绘为主,通过自我表现来表现自我。诗人在这首诗里用笔十分简括,只勾勒了几个重要方面:一是“我面”和“我心”之不相合;二是“欲古而”与“似今而非今”;三是“读书不甚解,披画常摹临”。这几个方面集中体现了诗人的个性,也集中反映了他的艺术趣味。

第一首句点题,第二、三两句进一步发挥,说明自己的形象与一般人们所认识的不一样。诗人说“我面”是天生的,但并不认识它;“我心”是自己的,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两句既表明了诗人对自己个性的独特认识,也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四、五两句承上启下,说明诗人虽然追求古雅,但并不是真的古雅;他虽然模仿现代人,但却并不是真正的现代人。诗人说自己“欲古而”与“不古”,实际上是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一种风气——一味追求古风而不顾时代特征——表示不满。

六、七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诗人说:“读书不甚解,披画常摹临。”意思是说他虽然喜欢读书,但并不懂什么大道理,只能像小学生那样模仿着画像去描画。这里既有对古人刻苦钻研精神的自我调侃,也有对自己不求甚解的自嘲。诗人的这种态度很能表现他那率真、不羁的性格。

八至十四句写诗人的生活情趣。前面两句说自己无事就喝酒,有时还弹琴,可见他是一个爱好自然的人。后面几句描写诗人在大自然中的闲适生活。诗人喜欢花木的繁茂,更喜欢鸟儿的自由快乐。他希望自己也能如鸟儿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大自然中。

十五、十六两句紧承前文,从写诗人的闲情逸致过渡到写诗人对名利的态度。诗人说:“静观皆自得,幸无尘俗侵。”意思是说诗人在大自然中闲观万物都能得到乐趣,幸好不被尘俗所染污。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思想感情。

最后两句是诗人在诗歌结尾处所作的总结性发言。诗人说:“写意画图中,聊以开胸襟。”意思是说在写意画中寄托自己的情感,用以开阔心胸。

这首诗是诗人对自己进行的一种艺术化的自我刻画,通过自我表现而达到了自我认识的目的。诗人运用简练的语言、朴素的笔调,把自己的性格特征、审美情趣和人生观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虽无一字涉猎政治,但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人生自由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