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影入清汉,蝉声动小楼。
凭阑弄清笛,微月在钗头。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赏析”,然后根据对诗歌的理解作答。此诗描写了一个深秋之夜的情景。首句写夜幕降临,树影倒映入清澈的汉水之中。第二句写蝉声在小楼上此起彼伏,十分喧闹。第三句写诗人凭栏吹奏着一曲清丽的笛曲,微月挂在钗头,与笛声遥相呼应。最后一句是说月亮已从楼头的玉钗中探出头来,照见了诗人的身影。

【答案】

译文:

夜色渐浓,树影倒映在汉水中;

蝉声聒噪,在小楼上此起彼伏。

我凭栏杆吹起清亮的笛音,

一轮明月正从钗头上缓缓升起。

赏析:

首句“树影入清汉”写景。诗人用“树影”这一细节描写,将一个深秋之夜写得静谧而生动。“入”字用得极妙。因为“入”,所以“清汉”中的树影显得清晰可见;因为“明”,所以“入”中的“清”也显得明亮可辨。这一句不仅交代时间,点明季节,更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第二句“蝉声动小楼”写声音。“动”字用得好,它不仅表明了“蝉声”的强烈,而且表现了“小楼”的幽闭,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烦躁。“动”字还暗含诗人因蝉声而感到心烦意乱的情绪。第三句“凭阑弄清笛”写动作。诗人站在阑干上吹着笛子,这是全诗中最精彩的一笔。笛声悠扬,仿佛有无穷的情思和思绪要吐露,但诗人却无法言传,只能以笛声传情达意,这正是诗人内心矛盾的外化。“凭阑”、“弄清”两个动词,把人物的活动刻画得细致入微。第四句“微月在钗头”写景象。月光从钗头透出来,照亮了自己的面容,同时也照亮了周围的景物。诗人用一“在”字,既写出“月”的所在,又写出诗人的所见所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