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杀秋声里,幽怀感百端。
螀啼露华重,萤度月波寒。
竹外疏花瘦,廊腰败叶干。
独怜三径菊,冷节末阑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下面是每句诗句的解释和译文,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 秋日
- 解释:秋天的景色或时光。
- 译文:描绘了秋天的景象。
- 肃杀秋声里
- 解释:形容秋天的天气寒冷,给人以凄凉之感。
- 译文:秋风凛冽,令人感到寒意阵阵。
- 幽怀感百端
- 解释:内心的感受复杂多样。
- 译文:心中充满各种复杂的情感。
- 螀啼露华重
- 解释:蝉鸣声中,露水沾湿了花瓣。
- 译文:夜深人静时,蝉鸣声中露水打湿了花朵。
- 萤度月波寒
- 解释:萤火虫飞舞在月光下,映照出寒凉的景象。
- 译文:夜晚,萤火虫在月光下飞舞,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 竹外疏花瘦
- 解释:竹子外面稀疏的花朵显得更加纤细。
- 译文:竹子外面的花朵稀疏而纤细,更显其清雅。
- 廊腰败叶干
- 解释:走廊的栏杆上落叶凋零。
- 译文:走廊的栏杆已经没有了叶子,只剩下枯黄的树枝。
- 独怜三径菊
- 解释:独自欣赏菊花的美丽。
- 译文:独自欣赏这三径之中盛开的菊花。
- 冷节末阑珊
- 解释:秋天已经到了尾声,寒气逐渐退去。
- 译文:秋天即将过去,寒气渐渐消散。
赏析:
这是一首写秋景的诗,通过描绘秋风、蝉鸣、露水、萤火虫以及竹林、走廊等元素,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和对菊花的喜爱。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之美。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情感,如“独怜三径菊”、“冷节末阑珊”等,都透露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情感。整首诗既有画面感,也有深度,是唐代诗歌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