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浩淼足烟波,北望其如旅况何。
盆浦地卑霜信早,衡阳山近雁声多。
庾公清兴今消歇,王浚楼船不再过。
圣世久无迁谪恨,琵琶一曲为谁歌。

孤城浩淼足烟波,北望其如旅况何盆浦地卑霜信早,衡阳山近雁声多。

庾公清兴今消歇,王浚楼船不再过。

圣世久无迁谪恨,琵琶一曲为谁歌。

诗句释义与翻译

  • **“孤城浩淼足烟波,北望其如旅况何”:描述了一座孤独的城池,在烟雾缭绕的江面上显得辽阔而遥远,诗人站在此地向北望去,感到如同身处他乡,心中难免生出些许迷茫。
  • “盆浦地卑霜信早,衡阳山近雁声多”:提到盆浦地势低洼,霜降来得较早;而靠近衡阳的山脉上,雁叫声此起彼伏,增添了一丝凄凉的氛围。
  • “庚公清兴今消歇,王浚楼船不再过”:这里提及庚公(可能指某位历史人物)曾经有过的高洁情怀已经消散,而王浚所建的楼船也已不再见,反映出一种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感慨。
  • “圣世久无迁谪恨,琵琶一曲为谁歌”:表达了对一个太平盛世的向往,以及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因政治原因被贬或流放,心中充满了遗憾和无奈,只能以音乐来寄托自己的心情。

诗词鉴赏

  • 意境描绘: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构建了一个既具画面感又充满情感的世界。从孤城的烟波到盆浦的霜降,再到衡阳山的雁声,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江南水乡图景。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情感状态,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深深感慨。这种情感上的跨越,使得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一种心灵的抒发和文化的传承。
  • 哲理思考:通过对“庚公清兴”与“王浚楼船”的比较,诗人展现了历史长河中人物命运的无常和历史的沧桑巨变。这种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使得诗歌具有了更为深远的意义。
  • 艺术魅力: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练,无论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还是对社会历史的反思,都体现了较高的艺术造诣。这种艺术上的精湛处理,也是这首诗能够历久弥新的原因之一。

创作背景与作者简介

  •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或社会环境有关。在清朝这样一个政治较为稳定的时代,诗人或许经历了某种政治风波或社会变动,这导致了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一种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作者简介:王赓言,清朝诗人。由于具体的生平资料不详,我们无法得知他的更多信息,但可以肯定的是,正是这样一位诗人,为我们留下了这首《浔阳馆舍》,让我们有机会一窥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情绪。

总结

《浔阳馆舍》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情感深度的七律作品。通过对孤城烟波、盆浦霜降、衡阳雁声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庚公清兴、王浚楼船等历史事件的回忆,诗人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文学才华,也表达了对时代的深刻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历史变迁的记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