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渤读书处,乃在栖贤谷。
何年作招提,来寻惬幽独。
僧舍如蜂房,高下傅山麓。
云来汉阳峰,时就檐下宿。
古寺无所有,修竹间乔木。
野衲喜客来,欣然设茗粥。
便欲置草堂,岩栖于此卜。
栖贤谷
李渤读书处,乃在栖贤谷。
何年作招提,来寻惬幽独。
僧舍如蜂房,高下傅山麓。
云来汉阳峰,时就檐下宿。
古寺无所有,修竹间乔木。
野衲喜客来,欣然设茗粥。
便欲置草堂,岩栖于此卜。
译文:
李渤曾在栖贤谷读书,那是他读书的地方。他何时建造了招提(寺庙),来这里寻找一种宁静的心境。僧舍像蜂巢一样,高低错落,依附着山麓。云雾飘至汉阳峰,就在此檐下过夜。古寺没有太多的东西,只有修长的竹子和大树。野衲喜欢客人的到来,欣然为客人准备了茶饭。便想在这里建一所草堂,在这里居住,隐居在这里。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李渤在栖贤寺读书、生活的情景。诗中通过描绘栖贤寺的环境、僧人的生活以及游客的来访,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
诗的第一句“李渤读书处,乃在栖贤谷”,点明了诗人李渤曾在此读书的地方是栖贤谷。这里不仅表明了地理位置,还透露出诗人对这个地方的特殊情感。
“何年作招提,来寻惬幽独”表达了诗人对栖贤寺的向往之情。他认为栖贤寺是一个可以让人寻找到心灵深处安宁的地方。这里的“招提”指的是佛教寺院,而“惬幽独”则表示诗人渴望找到一个能够让自己远离世俗纷扰,独自享受宁静的地方。
“僧舍如蜂房,高下傅山麓”生动地描绘了僧舍的样子,如同蜜蜂的窝一样密集。这句诗也体现了诗人对僧舍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
“云来汉阳峰,时就檐下宿”描绘了云雾缭绕的景象,以及游客在寺庙过夜的情景。这里既有自然的美景,也有人文的氛围。
在“古寺无所有,修竹间乔木”中,诗人用“无所有”来形容古寺的简朴,而“修竹间乔木”则展现了古寺中的自然之美。
“野衲喜客来,欣然设茗粥”描绘了僧人欢迎游客的情景,他们为客人准备了茶饭。这里的“野衲”指的是普通的和尚,而“欣然设茗粥”则表达了他们对客人的热情好客。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栖贤寺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文、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寺庙生活和文化背景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