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魂细雨散如丝,别袂依依柳下持。
草色青迷沽酒处,杏花红点渡江时。
相逢定下南州榻,怀古闲寻漂母祠。
我亦天涯潦倒客,河干待挂一帆迟。
送褚霭岩之淮阴
细雨断魂别袂柳下依依持,草色青迷沽酒处,杏花红点渡江时。
相逢南州榻怀古漂母祠,我亦天涯潦倒客河干待挂一帆迟。
注释与赏析
- 断魂细雨散如丝:形容离别时的愁绪如同细雨般绵长而无法驱散。
- 别袂依依柳下持:描述两人依依不舍的情景,手中挥别的衣袖随风摇曳。
- 草色青迷沽酒处:暗示别离之地的景色与心情交融,使得原本普通的场所也变得意味深长。
- 相逢定下南州榻:期待与友人重逢,在南方的客栈中共叙离愁。
- 怀古闲寻漂母祠:怀念过去,闲逛寻找传说中的漂母祠(即古代的乞丐救助所)。
- 我亦天涯潦倒客:表达了诗人自己也像远方漂泊的游子一般,生活艰辛。
- 河干待挂一帆迟:形容等待船只的到来,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对归途的期盼。
白话译文
在细雨中,两人挥手告别,依依不舍地站在柳树下。离别之地,草色青青,仿佛连酒都失去了往日的热情。渡口边,杏花盛开,红色点缀着渡江时分。我们约定在南州的客栈相见,共同回忆过去的往事。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次送别好友之际所作,反映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离别的深深不舍。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自然景物的变化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待,诗人表达了深深的情感和对朋友的思念。
名家点评
王复作为清代著名的诗人,其诗作《送褚霭岩之淮阴》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巧妙地融入了离别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轶事典故
关于这首诗的作者王复,历史上并无太多记载,但其诗作在当时就已经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据传,王复曾在一次宴会上为一位文人饯行,写下了这首诗。此后,这首诗更是传颂至今,成为人们表达友谊和离别之情的经典之作。
作品赏析
整体来看,《送褚霭岩之淮阴》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诗作。它以自然景物为载体,巧妙地将离别的情绪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富有深意。诗中的“断魂”、“草色青迷”等词汇,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同时也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功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内心的抒发,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感情和对未来团聚的期盼。
王复的《送褚霭岩之淮阴》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作,更是一部蕴含深意的作品。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离别的不舍,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