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母甘旨奉,恭兄梨枣推。
读书知大义,爱好不争财。
余念尚可慰,母心不尽哀。
今朝一滴酒,能否到泉台。
诗句及译文
诗句一:
黯黯看春去,阴阴日易斜。
- 注释:“黯黯”形容心情沉重,“阴阴”指天空阴沉,“春去”指春天的离去,“日易斜”则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景象。
- 赏析: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象,表达了对逝去春光的哀愁和对儿子离去的无奈。
诗句二:
春归犹可复,儿去不还家。
- 注释:“春归”指春天的到来,“犹可复”表示春天还会再来,但“儿去”指的是儿子已经离开,无法再回家。
- 赏析:诗人用春天的归来比喻生命的延续,而儿子的离去则是生命不可逆的损失,表达了深深的遗憾和悲伤。
诗句三:
忍泪翻遗籍,伤心对落花。
- 注释:“忍泪”表示难以抑制的眼泪,“翻遗籍”可能是指翻阅旧物或书籍,“落花”则指凋零的花朵,常用来象征离别和衰亡。
- 赏析:诗人在整理遗物的过程中,睹物思人,泪水难止,对过去的美好回忆和即将到来的别离感到心痛。
赏析
这首诗是清朝诗人方仁渊的作品,通过对清明节日的描述,表达了对已故儿子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如春去、日斜、遗籍、落花等,都与主题紧密相连,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和失落的情感空间。诗人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沉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悲痛和对亲人的无尽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