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剑云龙门,《晋书》事略录。持梃慈庆宫,明臣争聚族。
要其事皆疑,浅深随所鞫。有元既崇佛,演揲变国俗。
因多内道场,蕃梵往来熟。缁素久淆讹,蘖芽遂潜伏。
妖僧高菩萨,蕴谋成反覆。千户王著者,相倚为背腹。
其时驾在行,诸臣递入宿。仓猝非所虞,刀光闪笼烛。
堂堂张九思,奋起快歼戮。事平第其功,忠勇九思独。
衅由用事臣,祸被宫省酷。然犹未入中,亦未惊辇毂。
女子小人间,前修费商榷。冢宰领宫中,《周官》义可复。
【注释】
带剑:佩剑。云门:山名,在今河南辉县西。
晋书:指《晋书·载记》,记述东昏侯、明帝等事。事略:即《晋书》中的纪传体。
慈庆宫:宫内的慈庆殿,皇帝听政之所。
持梃:拿着棍棒。
明臣:指有才能的臣子。
崇佛:信奉佛教。
演揲(tài):变化。国俗:国家风气。
内道场:内廷佛寺,供内官诵经礼佛之用。
缁素:黑与白,泛指僧侣与平民。
孽(niè)芽:恶念萌发,比喻祸乱开始。
妖僧:邪教和尚。
千户王著者:千户王著是当时有名的方士。相倚为背腹:互相勾结作内应。
仓猝:仓促。
刀光闪笼烛:刀光闪烁着,照亮了笼内的蜡烛。
张九思:张说的儿子,曾任宰相。
其时:当世,此时。
社稷:封建国家政权,引申为民国之象征。
中:宫廷。
辇(nian)毂:帝王所乘的车,这里指皇帝。
前修:从前的贤明君主。商榷:商讨,商议。这里是建议的意思。
冢宰:古代官名,即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周官》:指周公所著《周礼》。义可复:道理是可以恢复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对唐玄宗时期政治斗争和社会状况的评论。全诗共八句,可分为四段。首四句写当时的政治形势,指出唐朝政治腐败,权臣当道;中间四句揭露权臣的丑恶行径;最后四句则歌颂了正义必胜的信念。
第一段:首四句写当时的政治形势,指出唐朝政治腐败,权臣当道。“带剑”,表示诗人要像古代名将一样保卫朝廷;“云龙门”,指武则天当政时期的云阳门,后成为武氏家族的象征。“《晋书》事”指的是武三思等人专权的事迹。《晋书》记载东昏侯、明帝等事,而武三思等人也利用《晋书》进行篡位活动。“持梃”和“慈庆宫”、“明臣”、“争聚族”表明权臣之间的勾结,他们为了争夺权力不惜使用暴力手段,杀害无辜的大臣。
第二段:中间四句写权臣们的罪行。“要其事皆疑”,意思是所有的坏事都归咎于别人,自己却毫无过错。“浅深随所鞫”,意谓不论罪行多么深重,都可以轻易地加以定罪。“妖僧高菩萨”,指当时社会上一些邪恶势力猖獗,妖魔鬼怪横行霸道。“孽芽”指祸乱已经初露端倪,但还未酿成大祸。“妖僧”和“孽芽”都带有贬义色彩,说明诗人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极为不满。
第三段:最后四句歌颂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信念。诗人首先指出邪恶势力的灭亡,然后歌颂正义的力量。正义必胜的信念贯穿全诗始终,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强烈愤慨和对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通过描写权臣之间的勾结、陷害无辜、祸乱初露端倪等现象,深刻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同时,诗人以歌颂正义必胜的信念作为结尾,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