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搜材铁网宽,不祥金忽跃风端。
本来李相胸中物,误佐王僚席上餐。
用作和羹空此辈,操防伤手怪无端。
比来名士多于鲫,试比铅刀一割难。

《咏刀鲚二首·其二》

江海搜材铁网宽,不祥金忽跃风端。本来李相胸中物,误佐王僚席上餐。用作和羹空此辈,操防伤手怪无端。比来名士多于鲫,试比铅刀一割难。

译文

江海间寻觅材料,铁网广阔无边;不祥的金鱼突然跃向水面。原本李相(李纲)视为宝物之物,却成了王僚(春秋吴王僚)宴席上的美食。用来调和五味的刀鲚,白白浪费了这些好食材;使用它们时又担心会伤害到自己的双手。如今文人墨客众多,但比起铅刀(比喻无用之物),刀鲚的价值显然更难衡量。

赏析

这组诗通过咏物来隐喻现实,以刀鲚的命运来映射政治斗争中的牺牲与错位。诗中“江海搜材”象征广阔的政治领域,而刀鲚则象征着那些被利用或误用的人才。诗人通过对比和讽刺,表达了对人才被误用的无奈以及对于社会公正的渴望。

在“本是李相胸中物”一句中,诗人提到李纲,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其忠诚和正直为人所敬仰。然而,他的政治生涯中不乏被陷害、误解甚至杀害的经历,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命运变迁的感慨。

“用作和羹空此辈”一句,则是说将刀鲚用于烹饪,如同把宝贵的食材扔进汤里一样,既浪费了食物,也浪费了人才。这种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人才被滥用的情况。

最后一句“比来名士多于鲫”,则通过比较现代的文人墨客之多和刀鲚之少,进一步强调了人才稀缺的问题。而“试比铅刀一割难”则通过“铅刀”(即普通的刀)难以被割断,来比喻刀鲚即使微小如铅,也难以轻易割裂或抛弃,寓意着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存在,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咏刀鲚二首·其二》不仅通过生动的形象描绘了刀鲚的命运,更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于时代变迁中人才被误用现象的思考和批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清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