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亨豕腹认前身,天与心肝好杀人。
丑类横行惊水族,腥风扇动犯江神。
明知性过豨蛇毒,犹道常逾鲙鳜新。
当作羹材收鼎鼐,髯苏题品太无因。

【注释】

彭亨:古郡名,今属广东。豕腹:猪的胃。天:指命运或本性。

丑类:指河豚。惊水族:惊动了水中的鱼鳖等。腥风扇动犯江神:腥味散发,触犯了江神。

豨蛇:即猪獾。鲙鳜:即鳜鱼脍。苏:苏轼,字子瞻。

【译文】

河豚在彭州被宰杀后,它的肚腹能认出前身是猪。它的命运和天性好杀人。

河豚丑陋的样子横行霸道,惊吓了水中的鱼鳖等。腥风四起,惹怒了江中的神灵。

知道其毒性比猪獾更强,却仍然超过了鳜鱼鲜味。应该将其作为美食材料收入鼎鼐,苏轼的评品真是太无因了。

【赏析】

《河豚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洵的组诗作品。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县(今属四川)人,与其子轼、辙合称“三苏”,俱有文才。《河豚二首》是苏洵对河豚的两首咏物诗。

第一首写河豚的凶猛本性。河豚的胃中有剧毒,遇敌便吞食,故又名“吞象”。作者通过比喻手法写出了河豚的凶猛本性,并把“天与心肝”与“常逾鲙鳜”作对比,突出了河豚的凶猛本性。第二首则写河豚的美丽形象。河豚的体表光滑如玉,腹部白嫩肥美,形似猪而更肥壮,因此又称“豚”或“猪婆”;河豚的头部扁平略尖,形如马头;背部隆起如鼓,上面密布着疙瘩,状如刺猬,故又称“猪婆鼓”,也叫“猪婆石”;腹部两侧各有一长鳍,形如刀柄,故又称“猪婆刀”。河豚之美,在于其外形奇特,令人叹为观止。诗人以“丑类横行惊水族”来写河豚的外形,又以“腥风扇动犯江神”来写河豚的习性,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河豚的美丽形象。最后两句写河豚虽美丽但却有致命的毒素,不能食用。诗人以“当作羹材收鼎鼐”来形容河豚的美味,用“太无因”来表达无法享用这种美味的遗憾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