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苦会更苦,相关痛痒深。
阿郎儒受戒,老母佛居心。
馀课资篝火,偿逋空馆金。
敬承堂上命,未敢遽焚琴。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孝道的诗歌。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第一句:”腊日假馆谒母”
腊日,指的是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传统的祭神和祭祀祖先的日子。假馆,意为在亲友家暂住。谒母,即拜见母亲。这里描述了诗人在腊日这一天去拜访母亲的场景。
第二句:”别苦会更苦,相关痛痒深”
这句表达了诗人与母亲的离别之苦,暗示着母子之间的深厚情感。”别苦更苦”比喻离别的痛苦更加深切,”相关痛痒深”则形容母亲与诗人的情感关系密切,彼此的感受都深刻地影响着对方。
第三句:”阿郎儒受戒,老母佛居心”
这句话中,”阿郎儒”指的是年长的诗人,”儒”在这里可能是指儒家学者,也泛指有学识的人。”受戒”通常指的是佛教徒出家时接受的戒律,这里比喻诗人受到道德和行为的约束。”老母佛”则是指母亲像佛一样有着慈悲和宽容的心。
第四句:”馀课资篝火,偿逋空馆金”
这里的”馀课”可能指的是剩余的学习任务或家务劳动。”篝火”意味着用火围成一圈来取暖,这里比喻为了完成这些剩余的任务而努力。”偿逋空馆金”中的”逋”可能是指欠债,而”空馆金”则可能指的是家中没有钱,需要外出工作以偿还债务。
第五句:”敬承堂上命,未敢遽焚琴”
“堂上命”可能是指家中长辈的命令或嘱托。”遽焚琴”中的“遽”字表示急迫的意思,这里可能是指在匆忙之中决定不立刻放弃自己的爱好,比如不立即烧掉心爱的琴之类的东西。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腊日去拜见母亲的场景,以及他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和对母亲的担忧(如担心他的母亲像佛一样宽容),表现了孝道的重要性。诗中的”别苦更深”和”相关痛痒深”等词语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同时,诗中的”馀课资篝火,偿逋空馆金”等诗句反映了诗人为了家庭生计而不得不做出的努力和牺牲,展现了诗人的责任感和孝顺精神。最后一句“敬承堂上命,未敢遽焚琴”,则体现了诗人在履行家庭责任的同时,也尊重自己的兴趣爱好,展现了诗人的成熟和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