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雷霆博早春,阴阳调剂属何人。
乌鸢攫肉馋蝼蚁,枭獍登台泣凤麟。
莫假威棱恢汉宇,徒烦书檄吓番臣。
明明庚戌非庚子,只怕童谣又当真。
【注释】
冰雹:指春雨。雷霆:指夏雷,也比喻猛烈的政治运动。博:使动,使……早春。阴阳:指天地,这里暗指朝廷。调剂:平衡、调和。乌鸢攫肉:喻指贪婪的官吏掠夺百姓。馋蝼蚁:喻指贪官污吏。枭獍:古代传说中的恶兽,此处比喻凶狠残暴的人。登台:登上高高的宫殿。泣凤麟:形容帝王之怒。庚戌:指1840年(道光二十年)。庚子:指1900年(庚子年),即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的年份。童谣:指《扬州十日记》。童谣又当真:指《扬州十日记》的预言被人们当作现实看待。
赏析:
这首七绝是作者在庚子国变前夕所写,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忧虑与关切。
首联“冰雹雷霆博早春,阴阳调剂属何人。”以冰雹和雷霆作比,暗示了清王朝政治上的暴虐无道,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同时指出,这种政治上的暴虐无道,是上天安排的命运,是无法改变的,只有天知道,而人却无从得知。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清朝统治者的强烈不满和愤慨之情。
颔联“乌鸢攫肉馋蝼蚁,枭獍登台泣凤麟。”“乌鸢攫肉”喻指贪婪的官吏掠夺百姓;“枭獍”则是指凶残狠毒之人。两句诗通过生动的形象描绘出了一幅清朝统治阶级的腐败堕落的画面,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即将走向灭亡的命运。
颈联“莫假威棱恢汉宇,徒烦书檄吓番臣。”“恢汉宇”指的是恢复汉朝的疆域;“吓番臣”则是说吓唬那些外国的侵略者。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清政府的无奈与担忧,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期待与希望。
尾联“明明庚戌非庚子,只怕童谣又当真。”“庚戌”指的是1840年(道光二十年);“庚子”则是指1900年(庚子年),即《辛丑条约》签订的年份。这最后一句诗,诗人运用了“童谣”这一典故,寓意深刻地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看法。他认为,如果《扬州十日记》的预言能够实现,那么现在的局势就更加危险了。因此,他提醒人们要警惕,不要被虚假的消息所迷惑,而是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为国家的未来而努力。
这首诗通过对清朝统治者的批判和对国家未来的展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