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地危如巢幕燕,挈家情类触藩羊。
一杯未饮心先醉,五夜含愁鬓欲霜。
吾辈几人思蹈海,中原时事拟探汤。
隆中圯上今何有,俯仰千秋意激昂。

【注】:

  1. 巢幕燕:《诗经》中的《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翱,申申如翰。维燕于飞,集于苞栩。之子于钓,维纶维竿。维钓维竿,是以寄余,以不永年。
  2. 五夜含愁鬓欲霜:《后汉书·王符传》:“太学诸生三十余人,于是萍聚,共讲《老子》,号曰‘精舍’;而王符为师,遂知名,号曰‘仲宣’。”
  3. 蹈海:指投海自尽。《庄子·秋水》:“子独不见夫巨鱼乎?其广莫丈,未有咫尺之时,流而大,固埳(pái)然而止者,乃不知足也。”
  4. 时事拟探汤:比喻国家危难,像在沸水里捞东西一样危险。
  5. 隆中:“隆中三顾”的故事:刘备三次到隆中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打天下。
  6. 圯上:张良桥,见汉史故事《留侯》。
  7. 俯仰千秋意激昂:感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志向远大。

【译文】:
避地如同巢中燕子待机而动,带着家人情似触藩羊的惶恐。一杯未饮心已先醉,五夜含愁鬓欲霜。我们几人想要像蹈海般投身革命,中原的形势就像要探热汤一般危险。隆中圯上的今天已经无有,只愿能俯仰之间表达我对国家的激情和热血。

【赏析】:
此诗是南宋末年的诗人文天祥所作。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又字华岩,自号浮休道人,江西吉安庐陵县人。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多抒发对国事的忧患和壮烈的牺牲精神。这首诗是他在避乱期间写的。

第一句“避地危如巢幕燕”,用巢幕燕比喻自己的避地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处境的忧虑和不安。巢幕燕通常在巢中等待时机,一旦发现合适机会就会立即行动,这与作者的处境相似,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危机感。

第二句“挈家情类触藩羊”,则进一步描绘了作者与家人一起避难的情景。牵羊的羊儿被藩篱围住,无法自由活动,只能被牵着走。这里通过比喻,表达了作者和家人在困境中的无奈和无助。

第三句“一杯未饮心先醉”,形容作者面对困境时的心境。虽然还未饮酒,但内心已经如同醉了般无法自持。这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极度不安和恐惧。

第四句“五夜含愁鬓欲霜”,则描述了作者长时间生活在困境中的苦楚。五个夜晚的失眠使得他的心情更加沉重,以至于连白发都快要变白了。这体现了作者长时间的忧虑和疲惫。

最后两句“吾辈几人思蹈海,中原时事拟探汤”,则是作者对当时情况的感慨。他认为,与其在南方苟延残喘,不如像古人一样,为了理想和信仰去跳入大海或探索沸水,以此来表达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责任。

全诗情感饱满,语言简练有力,充分展现了文天祥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