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窗下枕书眠,一榻清风五柳烟。
松籁忽生茶鼎内,桐阴半落笔床前。
莲花结社思陶令,柿叶供书想郑虔。
本欲解嘲无可解,醉余还展子云篇。

注释

  • 遣兴寄杨子常先生:这是一首以闲情逸致寄给杨子常先生的诗。
  • 闲来窗下枕书眠,一榻清风五柳烟:在空闲时躺在窗下的枕头上读书,周围弥漫着淡淡的清凉,仿佛是五柳树的烟雾。
  • 松籁忽生茶鼎内,桐阴半落笔床前:突然听到了松树的声响,就像是从茶锅里传来的,而桐树的影子半映在笔床前。
  • 莲花结社思陶令,柿叶供书想郑虔:想到陶渊明(被尊称为“陶令”)的菊花宴,以及郑虔(唐朝画家)的柿子叶。
  • 本欲解嘲无可解,醉余还展子云篇:本来想要解嘲却无法理解,在醉酒后又重新展开子云(扬雄,字子云)的文章。

翻译

  • 闲来窗下枕书眠,一榻清风五柳烟:闲暇之余,我躺在窗边的桌子上,枕着书籍入睡,四周弥漫着清凉的风,像是五颗柳树的烟雾缭绕。
  • 松籁忽生茶鼎内,桐阴半落笔床前:忽然间,我听到松林中传来的自然声响,就像茶炉里冒出的蒸汽一样;而旁边的梧桐树影子投射在笔架上。
  • 莲花结社思陶令,柿叶供书想郑虔:想起陶渊明的菊花宴,以及郑虔用柿子叶作为书写材料的情景。
  • 本欲解嘲无可解,醉余还展子云篇:本来试图用言辞去嘲笑,却发现无从下手;在醉酒之后,我又重新翻开了扬雄的文章。

赏析

这首诗以闲适的生活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象和文人雅事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中的“闲来窗下枕书眠”一句,传达出诗人对于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一榻清风五柳烟”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室内外的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诗人又通过“松籁忽生茶鼎内,桐阴半落笔床前”两句,将自然声音与文人生活巧妙结合。松涛声如在茶炉之中回荡,梧桐树的影子映照在书桌旁,这些细节的描绘既富有情趣又充满诗意。

“本欲解嘲无可解,醉余还展子云篇”一句,表达了诗人在酒醉后的无奈与感慨。他似乎在寻找一种解脱的方式,但在醉酒之后,他仍然无法摆脱内心的困扰,只能再次翻阅扬雄的文章。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深沉又含蓄,给人以深思的空间。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它不仅仅是一首抒情诗,更是一首具有深度的作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