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惊残梦,寒砧处处悲。
孤村霜落后,深院月明时。
响细疑无力,声停若有思。
可怜凄楚调,不遣玉关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然后把握全诗的主要内容及思想情感,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赏析即可。
译文:
寒砧声声敲打着残梦,到处都在让人感到凄凉。
孤零零的小村在霜后更加寒冷,深院里月光照耀,一片寂静。
响声细弱好像没有力量,声音停止好似有所思索。
那凄楚的声音可怜,不传遍玉门关外。
赏析:
《砧声》是一首咏叹边陲苦寒的边塞诗。诗中描写了边地的景色和天气,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联“何事惊残梦,寒砧处处悲”写景抒情。残梦、砧声都是引起思乡情愫的原因。诗人以景起兴,以景结情,用冷色调来表现边陲之苦,烘托了悲凉的气氛。
颔联“孤村霜落后,深院月明时”写景抒情。诗人把孤村、深院、霜后、月明等自然景物连缀起来,构成了一幅苍茫而静穆的边塞月夜图。
颈联“响细疑无力,声停若有思”写景抒情。“响细”“有思”都与“孤村”、“深院”相联系。“疑无力”是想象之辞,“若有思”又是实情之语,二者结合便显出了“孤村”“深院”的空寂和凄清。
尾联“可怜凄楚调,不遣玉关知”抒情。诗人运用拟人手法,把“凄楚调”人格化,说它是那样可怜,又不愿被玉门关外的亲人知道,从而抒发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意境高远,含蓄蕴藉,语言质朴,格调苍凉悲壮,堪称千古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