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几点澹无辉,官柳萧疏尚拂衣。
落日半城风色紧,寒鸦偏傍楚宫飞。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题干“东城晚眺”,然后结合注释及诗句,理解全诗大意,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东城晚眺(一作王昌龄):诗人眺望长安东门一带景色,感叹国运衰微、时局动荡的感慨之作。首联点明眺望时间,地点是长安东门。颔联写景,描绘了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映照下的长安城景色。颈联写景,描绘了落日余晖渐去、寒鸦飞过的景象。尾联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译文:秋天的山峦几点淡淡的日光没有光辉,官署的柳树萧条疏朗还拂动着衣襟。傍晚时分夕阳斜挂在半城之上,寒鸦却偏要飞向楚宫栖息。
赏析:
此诗为诗人在长安东城观赏晚景所写成,借景抒怀,感慨时世。
诗的前两联都是写景。前一句写秋山的景色,说山峦上几点淡淡的日光没有光辉,后一句写官署的柳树,说那柳树萧条疏朗还拂动着衣襟。这两句是互文见义的,意思是说山峦上的几点日光没有光辉,是因为山峦上的阳光被云遮蔽了。而官署的柳树也萧条疏朗,那是因为它的枝叶被风吹得凌乱。这是描写晚景之景。
后两联是议论抒情。后一句写傍晚时分夕阳斜挂在半城之上,寒鸦却偏要飞向楚宫栖息。这两句是反衬手法,用寒鸦飞向楚宫栖息来反衬自己身在长安而心悬东门,忧念国家的命运。
这首诗的写法与一般咏史怀古诗不同,诗人没有直接描写历史事件或人物,而是通过写自己的所见所感来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