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来不减步兵愁,行尽清溪古渡头。
极目群山还绕郭,感时双鬓怯登楼。
桓伊邀笛人谁在,谢傅围棋野尚留。
俯仰只言天堑险,白鸥红蓼满汀洲。
金陵有感
狂来不减步兵愁,行尽清溪古渡头。
极目群山还绕郭,感时双鬓怯登楼。
桓伊邀笛人谁在,谢傅围棋野尚留。
俯仰只言天堑险,白鸥红蓼满汀洲。
注释:
①狂来:意指诗人来到金陵(今江苏南京)后的心情。②步兵:东晋诗人陶渊明曾隐居于庐山,自号“五柳先生”,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气节而闻名,后人称其为“五柳先生”。这里借指诗人自己。③清溪:指句溪。④郭:外城,即城墙。⑤谢傅:东晋时期谢安之子谢玄,曾任东晋大司马。⑥桓伊:东晋音乐家,善弹琵琶、笛子,因避乱入闽。⑦杜甫《题杜少府之茅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⑧桓伊笛声:据传说,桓伊在一次宴会上吹笛,客人纷纷离去,唯有陶渊明留了下来。⑨谢傅围棋遗事:据说谢安喜欢围棋,曾与友人对弈至深夜,谢安手下的将领发现后,要求谢安结束对弈。谢安说:“我正在思考如何取胜,你们怎能轻易打断我的思考呢?”⑩天堑:指长江。⑪白鸥:白色的鸥鸟。⑫红蓼:红色的蓼花。⑬矶:江边的岩石。⑭汀洲:水中沙洲。⑮赏析:
此诗是作者游览金陵时的即兴之作,抒发了作者对故国的无限眷恋之情。全诗句句不离金陵风景名胜,字字紧扣诗人个人情感体验。诗的前六句写景抒情,从金陵城的景色落笔,由远及近地写出了诗人所见所感;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金陵风景名胜的赞美和感慨。
第一联“狂来不减步兵愁,行尽清溪古渡头”,首句点明诗人来到金陵后的心情。“狂来”二字表明诗人到金陵后心情豪放不羁。“步兵”指的是东晋名士陶渊明,他的诗作多表现隐逸生活情趣,因此用“狂来”形容他的心情,也暗含诗人本人不愿过问世事、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之意。“行尽清溪古渡头”则描绘了诗人在金陵城内行走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这座城市的留恋之情。第二联“极目群山还绕郭,感时双鬓怯登楼”,进一步描述了金陵的美景。诗人站在城郭之上,放眼望去,群山环绕,美不胜收。然而,面对如此美景,诗人不禁感叹自己的年华已逝,双鬓渐白,感到有些畏惧。第三联“桓伊邀笛人谁在,谢傅围棋野尚留”,转而提及金陵的历史文化名人。桓伊是东晋时期的音乐家,善弹琵琶、笛子;谢傅则是指东晋时期大司马谢安,他喜爱围棋,留下了许多围棋遗迹。诗人通过对这些历史名人的怀念,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怀念之情。第四联“俯仰只言天堑险,白鸥红蓼满汀洲”,再次回到金陵的景色描写,但这次是从更高的视角俯瞰金陵。诗人感叹金陵地势险要,如同天堑一般难以逾越;同时,金陵城内绿树成荫、白鸥翔集、红蓼遍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最后一句“白鸥红蓼满汀洲”,则将镜头对准了金陵的湖泊——汀洲。白鸥飞翔于水面,红蓼点缀着岸边,使整个汀洲显得生机盎然、美丽动人。整首诗通过描绘金陵的山水风光、历史文化名人以及自然景观,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