瘗璧恭成事,祠坛异碧鸡。
蛮方流雅乐,玉陛返桓圭。
激水从天上,扶桑向使西。
圣朝严俎豆,到日拜封题。

【注释】

瘗璧:将玉璧埋入地下。

祠坛:祭祀的场所,这里指祭海的地方。

碧鸡: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地名,这里代指西南地区。

蛮方:指边远地区。

流雅乐:传扬中原的高雅音乐。

玉陛:皇帝坐的台阶。

扶桑:传说中的东方神树,这里泛指太阳。

使西:使者向西出发。

圣朝:圣明的时代或国家。

严俎豆:严肃祭祀。

【赏析】

王阮亭(1627-1784),字元龙,号梦楼,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康熙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詹事府詹事。著有《秋锦山房集》。此诗是其出使日本时所作。

首联“瘗璧恭成事,祠坛异碧鸡”。这是说在完成祭海仪式之后,将玉璧埋藏于地下。而祭祀的地点,则设在了西南少数民族所居住的地方。碧鸡,是西南少数民族的地名,这里代指西南地区。

颔联“蛮方流雅乐,玉陛返桓圭”。这两句的意思是: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来了高雅的乐曲;而在皇帝坐的台阶上,却返回了代表权力的玉圭。这里的“蛮方”,既指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又暗指出使的国家——日本。“流雅乐”与“返桓圭”,都是用典,分别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南国冠带,来祭于庙”,以及《尚书·顾命》中的“执玉大圭,归之于周”。“南国冠带”代指南国的使者,“执玉大圭”则是说他们手中握着象征权力的玉圭。

颈联“激水从天上,扶桑向使西”。“激水”是指大海的水波,“扶桑”指的是日出处的太阳,这两句的意思是:海水从天而降,太阳正在西行。这里的“激水”与“扶桑”,同样是用典,分别出自《庄子·逍遥游》中的“北海若曰‘吾闻天风而动,地雷而静’,‘吾听寥廓而感兮,夫孰为吾媒?’”以及《山海经·海外西经》中的“西方蓐收……乘两龙……而登天”。

尾联“圣朝严俎豆,到日拜封题”。“圣朝”,即指圣明的时代或国家。“严俎豆”是说在祭祀时,严肃认真地进行着各种祭祀仪式。“拜封题”则是说在祭祀结束时,举行封禅大典,将所得到的封土赐给功臣。这里的“到日”指的是使者到达目的地的日子。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在康熙年间,王阮亭受命出使琉球(今台湾),途中经过日本,并在那里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访问。在此期间,他先后四次来到九州岛的平户城(今广岛县平户市),拜谒了当地的神社,并向当地官员赠送了礼品。回国后,他撰写了这首七言律诗,以表达自己对这次访问的感慨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