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惊沙积晓装,龙钟短策倦游梁。
饥来惯逐长榆月,老去重沾绝塞霜。
登岳何人携谢朓,入门无女问中郎。
江波淮浪摧肝日,话比秦川路更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诗,全诗如下:
石门郁曾发游秦归赋赠兼示胡圆表徐导柏二首 其一
十载惊沙积晓装,龙钟短策倦游梁。
饥来惯逐长榆月,老去重沾绝塞霜。
登岳何人携谢朓,入门无女问中郎。
江波淮浪摧肝日,话比秦川路更长。
注释:
- 石门郁:指唐代诗人李白。
- 发游秦:出发到秦国游览。
- 归赋赠:回家后写的诗赠别。
- 兼示:同时告诉。
- 胡圆表、徐导柏:可能是两位诗人的名字,但具体不详。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游历石门时写给他的好友李白的一首诗。诗中描述了他十年间游历秦地的经历,以及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诗的开头两句“十载惊沙积晓装,龙钟短策倦游梁。”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疲惫和孤独。他十年间历经风沙,已经变得憔悴不堪。而他的短小的马鞭也让他感到厌倦,不想再继续前行。这里表达了他对旅途的无奈和辛酸。
接下来两句“饥来惯逐长榆月,老去重沾绝塞霜。”则展现了他的生活状态。他习惯了在漫长的旅途中寻找食物充饥,长榆树的月光成了他唯一的慰藉。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他不得不更加频繁地经历寒冷的风雪,这些严酷的自然条件让他倍感艰辛。
最后两句“登岳何人携谢朓,入门无女问中郎。”则反映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他渴望有人陪伴他一同登临泰山,感受那如画的风景;而当他回到家中时,却发现自己无人可问,家中没有妻子儿女,这让他感到无比的孤独和无助。
最后一句“江波淮浪摧肝日,话比秦川路更长。”则表达了他的感慨。江水淮水的波浪不断地冲击着他的心灵,让他感到心痛;而他的话语也比秦地的道路还要漫长,因为他需要用更多的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杜甫的视角,展现了他对人生、友情以及旅途中的种种经历的深刻感悟。它不仅反映了杜甫的个人生活状态,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他内心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