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遣西施出苎萝,兴亡事在女戎多。
卧薪夜室仍教舞,采蕺春山更试歌。
千古风流成怨毒,廿年雪耻未蹉跎。
浣沙溪女应相忆,一舸鸱夷恨不磨。

《四叠前韵》是清代诗人丘逢甲的一首诗,全诗如下:

千古风流成怨毒,廿年雪耻未蹉跎。

注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兴衰、民族屈辱的深刻忧虑和对未来复兴的期望。诗人用“千古风流成怨毒”来形容国家的不幸遭遇,而“廿年雪耻未蹉跎”则表达了他坚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实现民族的雪耻复国。整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国家的深情厚意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关键词及其译文:

  • 西施: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美女,以美貌著称,传说她曾为越王勾践献出绝世容颜,帮助越国打败吴国。
  • 苎萝山:位于浙江诸暨,是西施的出生地,山上有红粉石,相传西施妆毕将烟脂水泼于石上,天长日久,石头变成红色。
  • 浣纱溪女:指的是浣纱溪边浣纱的女人们,她们在溪水中洗涤丝绸,留下了一段美丽的传说,即“西施浣纱”。
  • 卧薪夜室:指西施在吴宫里的生活状态,她在夜晚躺在床上点燃柴草取暖并教人舞蹈。
  • 采蕺春山更试歌:指的是西施在春天采摘蕺菜的时候,还教人唱歌。
  • 廿年雪耻:表示经过二十年的努力,终于雪耻成功。
  • 千古风流:形容历代文人墨客的才情风流。
  • 廿年雪耻未蹉跎:表示经过二十年的努力,终于雪耻成功,没有白费。

赏析:

丘逢甲的《四叠前韵》通过描绘西施的故事,传达了诗人的国家情怀和爱国情感。西施的故事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未来复兴的期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情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