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日出海云开,来访琅琊刻石台。
北徙河流关王气,东封泰岱忆雄才。
少年结客黄金尽,方士求仙白骨灰。
极目青齐平野阔,莫教形势失登莱。
扶桑日出海云开,来访琅琊刻石台。
北徙河流关王气,东封泰岱忆雄才。
少年结客黄金尽,方士求仙白骨灰。
极目青齐平野阔,莫教形势失登莱。
【注释】:
四叠前韵:一种诗体名,即每句用两个字的韵部,每两句成一叠。
扶桑:传说中的太阳神居所,即东方。
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省胶南市西南。
关王:指东汉末年刘备。
东封泰山:古代帝王封禅泰山的仪式,此处借指帝王之治。
雄才:杰出的人才。
结客:结交朋友。
方士:道士。
白骨灰:白色的骨灰。
青齐:泛指山东地区。
登、莱:均为山名。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人物,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历史的关注和思考。
首联“扶桑日出海云开,来访琅琊刻石台”,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太阳从东方升起,海云渐渐散开,阳光照在琅琊台上,映衬出历史的沉淀和沧桑。这里的“扶桑”象征着东方,代表着国家的希望和未来。而“琅琊刻石台”则暗示着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颔联“北徙河流关王气,东封泰岱忆雄才”,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历史的关注。北方的河流象征着国家的命脉和方向,而东边的泰山则是帝王之治的象征。这里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颈联“少年结客黄金尽,方士求仙白骨灰”,则描绘了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少年时代的激情和追求已经消逝,留下的只是白发和空壳,而那些曾经寻求神仙的人也已经失去了信念。这里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尾联“极目青齐平野阔,莫教形势失登莱”,则表达了作者的期望和祝愿。面对广阔的平原,他希望能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繁荣,不要失去这些重要的地方。这里寄托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和担忧。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人物,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历史的关注和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个人的情感和期望,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