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疏哀陈阻九阊,东南形势系鲲洋。
留黔臣敢希庄蹻,守绛民思磔聂昌。
计竭拒秦全上党,力图戴晋等前凉。
千秋成败凭谁论?
回首台山泪万行。
【注释】
百疏:比喻文章多而杂。哀陈(chén):指陈情。阻九阊:九关,古代用以防御四方的关口,这里泛指险要之地。东南形势系鲲洋:比喻形势险要,如系住巨大的鲲鹏。留黔臣敢希庄蹻(qiao):黔臣,指黔中地区的人。庄蹻(qiao):战国时期楚国人,曾率徒众起事于黔中地区,称“大司马”。后为秦所杀。引申为反抗暴乱的人。守绛民思磔聂昌:绛,古县名,在今山西新绛县一带。磔聂昌,指割耳朵以祭先祖,表示忠诚。上党、前凉:上党,古地名,今河南境内;前凉,十六国之一,都城在姑臧(今甘肃武威)。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寄怀友人维卿师的一首七律。全诗通过描写西南边防形势,抒发作者对维清师的怀念之情。
首联:“百疏哀陈阻九阊,东南形势系鲲洋。”意思是说,由于西南边陲形势险峻,所以作者才写了《百疏》一诗来陈述困难,同时也借陈情表达出对友人的思念。九阊,九关,泛指险要之地。鲲洋,指海。
颔联:“留黔臣敢希庄蹻,守绛民思磔聂昌。”意思是说,黔中的百姓敢于像战国时期楚将庄蹻那样起来反抗暴政;守城的军民也想到前凉王孟夏那样,割耳朵来向先帝献祭,表明他们忠贞不渝的心愿。庄蹻(qiao),春秋时楚庄王后裔,曾举兵反楚,被楚令尹囊瓦所杀。战国时,他率领士卒在今湖南、广西一带起义反抗暴政,并建立了一些小王国。后被楚平王所灭。磔聂昌(zhi niang chang),指割耳朵以祭先祖,表示忠诚。
颈联:“计竭拒秦全上党,力图戴晋等前凉。”的意思是说,为了抵抗强敌秦国的进攻,我们已经竭尽了所有力量;我们还要努力争取到晋国的帮助,和前凉联合起来共同抗击侵略者的侵袭。
尾联:“千秋成败凭谁论?回首台山泪万行。”意思是说,千秋万代的兴衰成败,应该由谁来评论呢?我不禁想起了台山之变,想起那些为国家献身的壮士们,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台山的山川,也流进了我的心头。
整首诗语言凝炼,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的深情怀念,又有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