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笑婆娑大海南,名山无地筑茅庵。
艰难乡物愁都米,憔悴文心赘客谈。
细雨梦寻荒径菊,微霜馋忆故园柑。
年来忧患才思损,已似稽康七不堪。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自笑》。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自笑婆娑大海南,名山无地筑茅庵。
    这句诗意味着诗人在海南岛的广阔土地上独自行走,欣赏着风景。然而,他却没有找到一个地方来建造自己的茅屋。这里,“婆娑”形容诗人行走时的姿态,显得悠然自得;“大海南”指的是广阔的海南岛地区;“名山无地”则表达了诗人对建房地点的无奈与渴望。整句话描绘了诗人在海南岛上自由自在地游览的景象。

  2. 艰难乡物愁都米,憔悴文心赘客谈。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艰苦的环境中生活的痛苦。这里的“艰难乡物”指的是诗人生活的艰难处境;“愁都米”意味着为了生计而感到忧愁;“文心赘客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他在客居他乡时常常感到心力交瘁。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对文学的追求。

  3. 细雨梦寻荒径菊,微霜馋忆故园柑。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梦中寻找菊花的情景。这里的“细雨”和“梦寻荒径”营造了一种幽静的氛围;“菊花”象征着坚韧和高洁的品质;“微霜馋”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食物的思念之情。整句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4. 年来忧患才思损,已似稽康七不堪。
    这句诗总结了诗人多年来的经历和感受。这里的“年来忧患”指的是诗人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挫折;“才思损”意味着诗人的才能和思想受到了损害;“稽康七不堪”则是引用了嵇康的故事,表明诗人已经变得意志消沉,无法再像过去那样从容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整句话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展现了苏轼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变化。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海南岛的漫步、寻找菊花、回忆故乡食物等场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态度,尽管面临种种困难,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最后一句通过嵇康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挣扎。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是苏轼诗作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