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名自匡君遗,福庐乃出叶少师。匡庐自大福庐小,名山要待人扶持。
五岭东来郁雄秀,群山冠剑森威仪。纷趋到海尽南纪,与海争地雄鼓旗。
天藏地閟留隐秀,有山亦以庐名垂。州因鋗姓乡旼姓,兹山未著庐者谁。
我归自东未宁宇,越鸟固应巢南枝。不为神仙不宰相,入山将恐山灵嗤。
前身太华老道士,游仙旧梦参希夷。误信神山在海上,失足𩊊佩人间嬉。
九十九峰发霞焰,手持芙蓉哦新诗。要令海国变风雅,开山初祖天人师。
青柯故侣苦相惜,小劫摧落云龙姿。东方狼星忽悬焰,天弧久弛无神威。
扶桑岛窄奋乌足,香蕈洋浅张黥鬐。黑风摧海水四立,阴云惨澹台山危。
沙虫百万势将化,末劫不救非慈悲。生作愚公死精卫,谓海可塞山能移。
开屯径欲试神手,炮雷枪雨供驱驰。玉门第八金匮九,安知变故多参差。
庐山谣答刘生芷庭
匡庐名自匡君遗,福庐乃出叶少师。匡庐自大福庐小,名山要待人扶持。
五岭东来郁雄秀,群山冠剑森威仪。纷趋到海尽南纪,与海争地雄鼓旗。
天藏地閟留隐秀,有山亦以庐名垂。州因鋗姓乡旼姓,兹山未著庐者谁。
我归自东未宁宇,越鸟固应巢南枝。不为神仙不宰相,入山将恐山灵嗤。
前身太华老道士,游仙旧梦参希夷。误信神山在海上,失足𩊊佩人间嬉。
九十九峰发霞焰,手持芙蓉哦新诗。要令海国变风雅,开山初祖天人师。
青柯故侣苦相惜,小劫摧落云龙姿。东方狼星忽悬焰,天弧久弛无神威。
扶桑岛窄奋乌足,香蕈洋浅张黥鬐。黑风摧海水四立,阴云惨澹台山危。
沙虫百万势将化,末劫不救非慈悲。生作愚公死精卫,谓海可塞山能移。
开屯径欲试神手,炮雷枪雨供驱驰。玉门第八金匮九,安知变故多参差。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虞集所作的《庐山谣》。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邵阳、道园等,元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他的诗作以豪迈、激昂著称,被誉为“一代宗匠”。此诗通过描绘庐山的壮丽景色和神话传说,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赞美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全诗共七章,每章都以“庐山谣答刘生芷庭”为标题,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首章“匡庐名自匡君遗,福庐乃出叶少师”,描述了庐山的名称由来及其历史渊源。匡庐是指今天的庐山地区,而福庐则是后来出现的地名。叶少师在这里指的是庐山地区的一位著名文人或学者。这句诗表明庐山的历史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第二、三章分别描写了五岭和群山的壮观景色。五岭位于中国南方,是一条重要的山脉。群山则是指周围众多的山峰。这两章诗中,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五岭和群山的雄伟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
第四、五章进一步描绘了庐山的自然风光和神话传说。第四章中,诗人用“纷趋到海尽南纪,与海争地雄鼓旗”来形容庐山周围的海洋景观,以及其与海洋竞争的壮阔场景;第五章中,诗人引用了“天藏地閟留隐秀,有山亦以庐名垂”等诗句,表达了对庐山自然美景的赞赏和对其历史的传承与延续。
第六、七章则通过描绘庐山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第六章中,诗人用“开屯径欲试神手,炮雷枪雨供驱驰”等句子,形象地描述了庐山周边的地理环境和交通状况;第七章中,诗人引用了“安知变故多参差”等诗句,表达了对未来变化的担忧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整首诗通过对庐山自然风光和神话传说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诗歌中也蕴含着诗人对于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一首风景诗,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