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岭东来势忽止,阴那山自云中起。山在云中不可见,得云山乃留真面。
我生爱山尤爱云,策马寻山看云变。阴那之奇无不有,擎空突兀拿云手。
大云放作天下雨,小云留赠山中友。登山不学昌黎哭,游山岂作开云祝?
高秋十日云沉沉,山灵知客嫌秋阴。狞云忽散秋宇净,古柏荣枯护禅定。
倚天五叶开青莲,奇峰顿落琳宫前。上有飞仙来往之天桥,下有茶香万斛之流泉。
山中寺古逾千年,开山何人潘了拳。金光明现身丈六,昔曾入梦来清源。
吁嗟乎!占山须占天下奇,作佛须作云雨师。万里中原腾旱气,愿驱群云出山去。
留云不遣遣云阴,山与祖师俱惭愧。
【译文】
五岭东来势突然停止,阴那山从云中升起。看不见山,只有云才是真实的面目。我喜爱山更喜爱云,策马寻找山看云变化。阴那山的奇观没有不有的,它擎空突兀地拿云手。
乌云放作天下雨,小云送给山中的友人。登山不学杜甫哭,游山岂能像张九龄那样祝寿?
高秋十日云沉沉,山灵知道客人嫌秋阴。乌云忽散秋宇净,古柏荣枯护禅定。
倚天五叶开青莲,奇峰顿落琳宫前。上有飞仙来往之天桥,下有茶香万斛之流泉。
山中寺古逾千年,开山人潘了拳。金光明现身丈六,昔曾入梦来清源。
吁嗟乎!占山须占天下奇,作佛须作云雨师。万里中原腾旱气,愿驱群云出山去。
留云不遣遣云阴,山与祖师俱惭愧。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登阴那山时所作。“阴那山”,在今广西田林县境内,属右江流域。这首诗通过写山、云和寺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他向往佛法、追求真理的思想感情。
首联写登上阴那山时的情景。“五岭”即指五岭山脉,这里借以点明阴那山的位置,突出了阴那山的险峻。“东来势忽止”是说阴那山自五岭山脉向东而来,忽然停住了脚步。“阴那山自云中起”意思是说阴那山从云层中间升起来。这句诗既写出了阴那山地势险峻的特点,也写出了云雾缭绕的景象,为全诗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颔联“得云山乃留真面”是说只有在云雾缭绕的山才能留下真面目。这一句诗既是对前面两句的总结,又是对全诗主题的升华。诗人通过对阴那山险峻地形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通过对云雾缭绕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真理的追求之意。
颈联开始写云。“擎空突兀拿云手”是说云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仿佛有一只手在掌控着它。这句话既写出了云的轻盈飘逸,又表现出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之情。“大云放作天下雨”,是说乌云变成了大雨,为人间带来了雨水。这一句诗既写出了自然的神奇之处,又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
接下来写山中的景色。“小云留赠山中友”是说小云留下来赠给山中的友人。这句话既写出了小云的形态特点,又表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之心。“登山不学昌黎哭”是说登山不是为了悲伤流泪,而是为了欣赏美景。这句话既表明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也表达了他对人生态度的看法。
尾联开始写寺。“高秋十日云沉沉”是说秋天的天气十分晴朗,但天空中却布满了浓重的云层。“山灵知客嫌秋阴”是说山神知道游客嫌秋天的阴郁。“狞云忽散秋宇净”是说突然的一阵风将乌云吹散了,秋日的天空变得格外清新明朗。这里的“狞云”是形容乌云的样子,“秋宇”则是用来形容秋天的天空。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之美,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赞叹之情。
最后一句“山与祖师俱惭愧”是说这座山和它的祖师一样都感到惭愧。这里的“惭愧”是指因为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而感到羞愧。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又表现了他对人类欲望的批判之意。整首诗通过对阴那山和其周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以及他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