鶢鶋集鲁门,不乐钟鼓养。鹦鹉虽人言,常有陇山想。
桑扈啄场粟,得食自俯仰。岂愿为燕雀,处君高堂上。
笼禽厚予食,虽饱神不王。谢安卧东山,不慕为晋相。
马援困浪泊,乃悔为汉将。将相岂不佳?达者非所望。
中原昔龙战,三顾起葛亮。尽瘁五丈原,躬耕失高尚。
圣人志行道,固不计得丧。蜚鸿已贻辱,衰凤复腾谤。
归对山梁雉,时哉发叹怅。

这首诗是郑生所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清高生活的追求和对束缚、压迫生活的不满。

首四句:“鶢鶋集鲁门,不乐钟鼓养。鹦鹉虽人言,常有陇山想。”鶢鶋(jiān)是一种鸟,生活在山东地区,不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鹦鹉能模仿人言,但它也有自己对自由的向往。这四句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由、清高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八句:“桑扈啄场粟,得食自俯仰。岂愿为燕雀,处君高堂上。”桑扈是一种小鸟,它在场上啄食谷物,得到了食物就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诗人用“桑扈”来比喻自己,表示自己追求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不是像燕子那样被人束缚在高处。

接下来的八句:“笼禽厚予食,虽饱神不王。谢安卧东山,不慕为晋相。”笼中的鸟儿虽然得到丰富的食物,但它的精神却无法得到满足和自由。而谢安选择隐居东山,不贪图权力和地位。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束缚、压迫生活的不满,以及对自由、清高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八句:“马援困浪泊,乃悔为汉将。将相岂不佳?达者非所望。”马援曾经被困在荒岛之上,他后悔当初选择了做将军,因为那并不是他所追求的生活方式。这四句诗反映了诗人对政治权力的厌倦,以及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接下来八句:“中原昔龙战,三顾起葛亮。尽瘁五丈原,躬耕失高尚。”中原地区曾经发生过激烈的战争,诸葛亮在这样的环境中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他的一生却充满了劳累和牺牲。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佩和对他们命运的感叹。

接下来的八句:“圣人志行道,固不计得丧。蜚鸿已贻辱,衰凤复腾谤。”圣人以道德行为为重,不会因为得失而改变。即使有飞鸿这样的大鸟被污蔑和诽谤,但依然能够飞翔在空中。这四句诗反映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赞美和对小人的不屑一顾。

最后八句:“归对山梁雉,时哉发叹怅。”诗人面对着山梁上的野鸡,感叹时光流逝和世事变迁。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通过描绘鸟儿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清高生活的向往和对束缚、压迫生活的不满。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表达了自己对于道德品质的追求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