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村有荔枝,西村有荔枝,南村有荔枝,北村有荔枝,村人看客衔尾舟来时。
双轮在前画舫随,入涌涌路歧复歧,汽笛鸣使村人知。
村人有约远迎客,村童村妇纷来窥。几成看杀卫叔宝,荔枝树下人争围。
岂知老饕苍髯已三尺,馀客亦复鬑鬑皆有须,但动食指思朵颐。
是时荔枝半生熟,青红满眼光陆离。荷包太早桂味迟,五月黑叶方垂垂。
采之满筐出供客,更令饱饫兼僮厮。我舟泊处上有丞相祠。
但能耕稼魏公庄,岂必识字为佳儿。村居若有千树荔,更用千户侯何为?
维闽与粤荔枝国,各有佳品因时宜。君谟作谱起聚讼,彼优此劣词何支。
我生于闽长侨粤,有荔枝处皆尝之。平生嗜荔如嗜色,情人之眼皆西施。
少年最爱十八娘,至今追忆神犹驰。自来岭南日啖三百颗,临风辄念天人姿。

【注释】

李湘文:唐代文学家。

双轮前画舫(bàn yùn):两船并排行驶。

汽笛(qì dí):火车或轮船的排气管发出的声音。

苍髯(lán):白色的胡须。

食指:指头,这里指用手抓食。朵颐:用口咀嚼。

君谟(yú mó):欧阳修的字。

维闽与粤(wéi míngyǔ yuè):《尚书·尧典》说:“厥贡惟包、匦(jiāo)、职、币。”《史记》:“南蛮之国,重译而朝者,莫如闽、越;闽在南海,越在东海,同洲异域。”后来泛指福建和广东一带。

彼优此劣词何支:他那里是好,我们这里就差的多了,有什么值得争论呢?

我生于闽长侨粤:我在福建出生长大。侨居广东。

情人之眼皆西施:情人的眼睛都是西施,形容对人的喜爱之情。

十八娘:荔枝的一种名品。

自来岭南日啖三百颗:自古以来岭南人一天吃三百颗荔枝。

天人姿:天生的美丽姿态。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荔枝的诗,诗人以饱蘸着生活情趣、艺术灵气的笔墨,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村人有约远迎客,村童村妇纷来窥”热闹非凡的荔枝市场的画面,表现了作者对家乡荔枝市场的深厚感情。

首句“东村有荔枝,西村有荔枝”,以夸张的笔法写出荔枝遍布各地。第二句“南村有荔枝”,又以否定的方式写荔枝只产于南方,突出产地的集中和荔枝的珍贵。第三句“北村有荔枝”,则以肯定的方式写南北各地均有荔枝。第四句“村人看客衔尾舟来时”,以形象的语言,刻画出荔枝上市时的情景:村民们都带着孩子来观看,连船尾都挤满了看客。这几句诗,既写出了荔枝上市时的景象,也写出了荔枝上市的繁忙景象。

第五句“双轮在前画舫随”,以动态的语言,描绘出荔枝上市时的热闹场面:两个大轮子在前面,后面的画舫跟着走。“入涌涌路歧复歧”,以形象的语言,描绘出荔枝上市时的道路拥挤不堪,人们进进出出。“汽笛鸣使村人知”,以声音描写,写出了人们听到汽笛声知道有货船来了,急忙赶来看货的情景。

第六句“村人有约远迎客”,以人物的语言,描写出人们为了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特意提前准备好的情况。“村童村妇纷来窥”,以形象的语言,描写出人们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现场。“几成看杀卫叔宝”,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人们看到荔枝如此美丽可爱,简直看花了眼,把卫叔宝都看死了。这几句诗,既写出了人们的热情,又写出了人们的激动心情。最后两句“岂知老饕苍髯已三尺,馀客亦复鬑鬑皆有须”,以形象的语言,描写出人们在欣赏荔枝的时候,也看到了卖荔枝的人满头白发的情景。“但动食指思朵颐”,以形象的语言,描写出人们看着眼前的荔枝,想到自己想吃荔枝的心情。这几句诗,既写出了人们对荔枝的喜爱,也写出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第七八句“是时荔枝半生熟,青红满眼光陆离”。以形象的语言,描写出荔枝成熟的样子:青红相间,色彩斑斓。“荷包太早桂味迟,五月黑叶方垂垂”,以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不同时间品尝荔枝的不同感受:过早的荔枝口感不好,味道苦涩;五月成熟的荔枝才最好吃。第九句“采之满筐出供客”,以动作描写,写出了荔枝丰收时的景象:收获的荔枝装满了筐子,准备供应客人享用。第十句“更令饱饫兼僮厮”,以动作描写,写出了荔枝不仅供人们品尝,还供人食用的盛况。第十一句“我舟泊处上有丞相祠”,以地点描写,写出了诗人乘船经过一个地方,那里有一个丞相祠。第十二句“但能耕稼魏公庄,岂必识字为佳儿”,以议论的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只要能够种田养家糊口就行了,不一定非要读书识字。第十三句“村居若有千树荔,更用千户侯何为”,以反问的手法,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如果村子中有很多果树,就不必要去争什么官位了。

第十四句“维闽与粤荔枝国,各有佳品因时宜”,以比较的方法,说明闽粤之间荔枝品种各异,各有所长。第十五句“君谟作谱起聚讼,彼优此劣词何支”,以议论的手法,批评欧阳修作谱定优劣的做法是错误的。第十六句“我生于闽长侨粤,有荔枝处皆尝之”,以叙述的手法,交代自己的籍贯和经历。第十七句“平生嗜荔如嗜色,情人之眼皆西施”,以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自己对荔枝的喜爱程度。最后两句“少年最爱十八娘,至今追忆神犹驰”,以回忆的手法,表达出自己对十八娘荔枝的美好记忆。

这首诗通过对荔枝上市时的场景和人物的描绘,展示了一幅生机勃勃、热闹非凡的画面;通过赞美荔枝的美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通过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全诗语言生动活泼,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愉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