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五百里,远视横成岭。
奇峰近乃见,高者飞云顶。
四百卅二峰,峰峰有灵境。
拨云入上界,三峰抑何挺!
天鸡夜一鸣,登峰见初景。
赤波际天起,海上火轮骋。
不知群阴匿,但觉万尘静。
俯视下界人,沉沉梦未醒。

【赏析】

这首诗是游罗浮山时所作。罗浮山,在广东增城和博罗之间。据《太平寰宇记》载:“罗浮山高三百丈,周回百里,有峰八百。”山上多怪石,有“罗三面”之称。诗中以“拨云”、“天鸡”、“赤波”等词形容登山的景色,极富浪漫主义的色彩。

首句写罗浮山的远望,用“五百里”概括了它的范围。“远视横成岭”,是说从远处看它,横亘如一堵大岭。这句不仅写出了山的宏伟,而且突出了它的气势。第二句写登临罗浮的所见。“奇峰近乃见”,是说登上山顶后,才看到那无数奇特的山峰。“高者飞云顶”,“飞云”,形容云雾缭绕、变幻莫测的山峰。这两句写景,抓住了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使读者能够通过这些景物,联想到整个罗浮山的雄伟奇伟。

接下来四句写山中的景色。“四百卅二峰”,“灵境”,指仙境;“三峰抑何挺”,是说这三座高峰多么挺拔。“抑”,同“于”,“挺”,耸立。这四句诗把诗人对山中美景的感受,具体地表达了出来。下面六句是写登山的经过和观景的感受。“天鸡夜一鸣”,是说天鸡(古代传说中的报晓之禽)在夜里打鸣,表示天将亮了。“赤波际天起”,是说赤色的波浪从天边涌起。“海上火轮骋”,是说海上像火轮一样在奔跑。这几句诗把诗人攀登罗浮山时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最后八句是写站在山顶上所看到的山下的景象。“不知群阴匿”,“阴”,指云雾;“万尘静”,是说万种尘嚣都静悄悄地消失了。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登上山顶时,只见云雾消散,万顷青天下,一片寂静,使人感到仿佛进入了一个清幽的境界。“俯视下界人,沉沉梦未醒”,意思是:向下望去,只见人们正在沉睡,好像还在做梦一般。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也表现了他对人生的独特感受。

【注释】

罗浮:古山名,即今天的南岳衡山。

五百里:泛指罗浮山的面积很大。

横成岭:从远处看就像一道横卧的大岭。

奇峰:奇异的峰峦。近乃见:走近之后才能看见。

高者:最高的山峰。

四百卅二峰:指罗浮山共有四百三十两座奇峰。

峰峰:每座山峰。

拨云:推开云雾。

上界:天上。

三峰:指前面说的三座山峰。

天鸡:报晓的动物。

天启初年(1403—1424),诗人游罗浮山。

火轮:这里比喻海浪。

万尘:万顷的尘世。

沉沉:沉沦的样子。

【译文】

罗浮山脉延绵五百里,远远望去横亘如一道巨大的山岭。

奇特的山峰走近之后才能见到,最高处的山峰直入云霄。

罗浮共有四百三十两座奇峰,每座山峰都有神奇的境界。

拨开云雾登上上界,只有这三座山峰傲然屹立。

半夜时分,天鸡一声长鸣,登上山顶初见曙光。

红日从海水中升起,海上如同一轮火焰在燃烧。

不知道浓密的云雾全都隐藏了,只觉得四周一片宁静祥和。

俯瞰下面的世界,人们沉浸在梦境之中没有醒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