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发微妙,如戒香染薰。
云何耳根事,乃以鼻观闻。
是谁斫其垩,得毋挥郢斤。
岂其耳尘净,鼻尘乃纷纷。
若云香在炉,闻起香何焚。
若云香在鼻,闻减香何熏。
是亦非鼻尘,心乃闻之君。
心清生定慧,定慧生芳芬。
是闻非闻间,何境不氤氲。
泥闻间转碍,香因已离分。
拈花破颜笑,为君证迦文。
这首诗是一首描述心清闻妙香的诗。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 清心发微妙,如戒香染薰。
- “清心”指的是心境清澈,不受外界干扰。“发微妙”意味着心灵深处能够感知到微小的事物。“如戒香染薰”比喻心灵如同受到香熏的熏陶,能够感受到微妙的变化。
- 云何耳根事,乃以鼻观闻。
- “云何耳根事”表示什么是耳根之事?这里可能是在问耳根与听觉有关的事情是什么。“乃以鼻观闻”说明用鼻子去观察和感受香气。
- 是谁斫其垩,得毋挥郢斤。
- “是谁斫其垩”可能是指有人用斧子砍掉了墙壁的白垩。“得毋挥郢斤”表示是否要用大力气挥动斧头来削去白垩。这里可能是在比喻用大力气去追求感官的刺激或享乐。
- 岂其耳尘净,鼻尘乃纷纷。
- “岂其耳尘净”表示耳中没有尘垢,可以听到清晰的声音。“鼻尘乃纷纷”表示鼻子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非常杂乱。这里可能是在形容声音的多样性。
- 若云香在炉,闻起香何焚。
- “若云香在炉”表示有人认为香味是从炉子里散发出来的。“闻起香何焚”表示闻到香味为什么要用火焚烧呢?这里可能在探讨香味的来源和作用。
- 若云香在鼻,闻减香何熏。
- “若云香在鼻”表示有人认为香味是从鼻子里散发出来的。“闻减香何熏”表示闻到了香味为什么还要再熏呢?这里可能在探讨香味的持久性和效果。
- 是亦非鼻尘,心乃闻之君。
- “是亦非鼻尘”表示这既不是耳朵的尘垢,也不是鼻子的尘埃,而是心灵的感应能力。“心乃闻之君”表示只有心才是真正能够感知到这些细微变化的能力。
- 心清生定慧,定慧生芳芬。
- “心清生定慧”表示内心清净才能够产生定慧,即内心的平静和智慧。“定慧生芳芬”表示这种内在的平和和智慧会散发出芬芳的气息。
- 是闻非闻间,何境不氤氲。
- “是闻非闻间”表示在听到和未听到之间,无论什么境界都不会被混淆。“何境不氤氲”表示所有的境界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 泥闻间转碍,香因已离分。
- “泥闻间转碍”表示如果过分沉迷于听到的声音,就会产生障碍和困扰。“香因已离分”表示香味因此而失去了它的独立性和纯净性。
- 拈花破颜笑,为君证迦文。
- “拈花破颜笑”表示看到美丽的花朵时会忍不住笑出来。“为君证迦文”表示为了证明这个道理,我为您讲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是佛教的经典之一。这里的“迦文”可能是“般若波罗蜜多”的简称,意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