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投荒村,夕阳满林薄。
田家重款宾,殷勤开草阁。
自云城中人,家世久萧索。
徙居牛栏山,胼胝事耕作。
薄田仅数亩,糊口异飘泊。
迄今三世余,母子保藜藿。
城中多族党,当时竞炫烁。
一再过其门,嗣续叹日削。
担种两不能,此身竟何托。
白屋无冻馁,朱门有沟壑。
君看贵家子,往往悲中落。
闻言心惨凄,是非感今昨。
凉月隔林来,西风卷疏箨。
【注释】:
- 驱车投荒村,夕阳满林薄:驱车进入荒凉的村庄,落日把树木映照得斑驳。
- 田家重款宾,殷勤开草阁:农家对贵客热情款待,殷勤地打开草屋招待客人。
- 自云城中人,家世久萧索:自称是城里人,家世已经衰落了。
- 徙居牛栏山,胼胝事耕作:搬到牛栏山定居,辛勤劳作。
- 薄田仅数亩,糊口异飘泊:田地很少,生活艰难,与漂泊无异。
- 迄今三世余,母子保藜藿:到现在已经有三代人了,母子俩依靠野菜为生。
- 城中多族党,当时竞炫烁:城中有许多家族,互相竞争炫耀。
- 一再过其门,嗣续叹日削:一次又一次地经过他家,感叹子孙日渐衰败。
- 担种两不能,此身竟何托:耕种都难以维持生计,自己最终靠什么生活。
- 白屋无冻馁,朱门有沟壑:简陋的房子不用担心寒冷和饥饿,富贵人家却有贫困的困境。
- 君看贵家子,往往悲中落:你看那些富贵人家的孩子,往往因为遭遇变故而一蹶不振。
- 闻言心惨凄,是非感今昨:听到这些消息,内心非常悲伤、凄凉,感慨世事变迁,今非昔比。
- 凉月隔林来,西风卷疏箨:凉爽的月光穿透树林而来,西风吹过竹林,卷起一片片竹叶。
【译文】:
驱车进入荒凉的村庄,夕阳把树木映照得斑驳。农家热情款待贵客,殷勤地打开草屋招待客人。自称是城里人,家世已经衰落了。搬到牛栏山定居,辛勤劳作。田地很少,生活艰难,与漂泊无异。到现在已经三代人了,母子俩依靠野菜为生。城中有许多家族,互相竞争炫耀。一次又一次地经过他家,感叹子孙日渐衰败。耕种都难以维持生计,自己最终靠什么生活。简陋的房子不用担心寒冷和饥饿,富贵人家却有贫困的困境。看到那些富贵人家的孩子,往往因为遭遇变故而一蹶不振。听到这些消息,内心非常悲伤、凄凉,感慨世事变迁,今非昔比。凉爽的月光穿透树林而来,西风吹过竹林,卷起一片片竹叶。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农村家庭在城市中的生活状态和感受。诗中通过对比城市和农村的不同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对社会现状的感慨。
首句“驱车投荒村”,以直接的方式点出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处境——一个被驱逐到荒凉乡村的人。这种境遇使得他不得不面对生活的艰辛和挑战。
诗人详细描述了农家的热情款待和简陋的生活状况。“田家重款宾,殷勤开草阁”描绘了农家对贵客的热烈欢迎和殷勤款待的场景,展现了农村淳朴的民风;同时,“自云城中人,家世久萧索”则揭示了农村居民因战乱或政治因素被迫离开家乡、流离失所的现实。
中间部分,诗人转向对农村生活的具体描绘。“徙居牛栏山,胼胝事耕作”反映了农村居民为了生存不得不迁徙至偏远山区,辛勤劳作的生活状态;“薄田仅数亩,糊口异飘泊”进一步揭示了农村生活的艰苦,土地稀少而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开始关注农村居民的内心世界和社会变迁。“迄今三世余,母子保藜藿”表达了农村家庭历经沧桑依然坚韧不拔的精神;而“城中多族党,当时竞炫烁”则揭示了城市中的繁华与农村的凋敝形成鲜明对比。
结尾部分,诗人通过“君看贵家子,往往悲中落”和“闻言心惨凄,是非感今昨”表达了对城市中人们追求名利、忽视社会责任的批判。同时,通过“凉月隔林来,西风卷疏箨”营造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对比手法,深刻地揭示了战争对农村居民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异。同时,诗中对农民坚韧不拔精神的赞扬也让人深感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