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报国重边疆,意气临戎转激昂。
烈士曾闻裹马革,诗人合祀浣花堂。
丹心己向戈铦死,青史安知姓字香。
此日九原料无恨,圣朝莫敢不来王。
崇庆牧常公殉节诗:
书生报国重边疆,意气临戎转激昂。
烈士曾闻裹马革,诗人合祀浣花堂。
丹心己向戈铦死,青史安知姓字香。
此日九原料无恨,圣朝莫敢不来王。
注释:
- 书生报国重边疆:书生(文人)为国家效力,关心国家的边疆事务。
- 意气临戎转激昂: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临戎,面对边疆的战事。
- 烈士曾闻裹马革:烈士(忠勇之士)曾经听说(在战场上)裹着战马的皮革(即马革裹尸)死去。
- 诗人合祀浣花堂:诗人(这里指的是杜甫)应该与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一样受到祭祀。
- 丹心己向戈铦死:忠诚的心已经献给了国家,就像用刀剑战斗直至死亡。
- 青史安知姓字香:青史,指史书。姓字香,意指英雄的名字和事迹将会被历史记载并流传千古。
- 此日九原料无恨:此日,指的是今天。九原,古代对死者的称呼,表示墓地。无恨,没有遗憾。
- 圣朝莫敢不来王:圣朝,美好的朝廷。不敢不来,意思是人们不敢不来朝拜或敬仰。来王,前来朝见君王。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对边塞将士忠诚报国的赞美之诗。诗人通过描绘书生、烈士、诗人的形象,表达了他们对国家的深厚感情和坚定信念。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为国家英勇牺牲的将士们的尊敬和纪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