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来寻古寺,雨后得余清。
漠漠人烟外,泠然一磬鸣。
禅床随处稳,秋草就阶平。
只恐深山去,云霞隔几层。
【解析】
1.题干所给“游鹊山院赠蹇修上人”是本首绝句的标题。诗题交代了写作对象,即蹇修上人,也暗示了写作时间,即雨后,这是全诗的缘起。
2.“偶来寻古寺”:偶然来到一座古寺寻找。偶:偶然;寻:寻觅。
3.“雨后得余清”:在雨水之后,空气显得格外清新。雨后:指雨过天晴;余清:犹言清爽。
4.“漠漠人烟外”:在茫茫人烟之外。漠漠:形容广阔无边;人烟外:指偏僻遥远的地方。
5.“泠然一磬鸣”:清脆悦耳的磬声响起。泠泠:形容声音清脆;磬: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6.“禅床随处稳”:僧人们随意地安放着禅床。禅床:僧人坐禅用的垫子;随处:随意地。
7.“秋草就阶平”:秋天的草铺满了台阶,十分平坦。就:通“骤”,意为“布满”;阶:台阶;平:平整。
8.“只恐深山去”:恐怕要进入深山之中。只恐:唯恐;深山:深山之中。
【答案】
译文:
偶然来到一座古寺寻找,雨后空气分外清爽。在人烟稀少的地方,清脆的磬声传来。随意地安置着禅床,台阶上铺满了秋草。只怕要进入深山之中,云霞遮蔽了几重山峦。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游览一座寺院时的感受。诗的前两句写初到寺院的情景,后两句写入寺后的所见所感。
第一联“偶来寻古寺”点明游历的时间、地点和原因,为下联“雨后”作铺垫。第二联以“清”字领起,写出雨后古寺庙宇的幽静,使人感到心旷神怡。第三联“人烟外”“一磬鸣”、“禅床”、“秋草”等意象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空灵、寂静的氛围。尾联“怕”字将诗人对寺院的依恋之情流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