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匹马走荒郊,揽辔龙堆与倍豪。
万里烟销虚壁垒,一身霜染旧征袍。
黄河水势浮秋色,瀚海风声度远涛。
天末萧条谁送酒,乡关回首忆登高。
塞外九日
萧萧匹马走荒郊,揽辔龙堆与倍豪。
万里烟销虚壁垒,一身霜染旧征袍。
黄河水势浮秋色,瀚海风声度远涛。
天末萧条谁送酒,乡关回首忆登高。
注释:
- 塞外:指边疆地区,这里指的是沙漠边缘的荒凉地带。
- 萧萧马:形容马匹奔跑时发出的嘶鸣声。
- 揽辔龙堆:在古代诗词中,“揽辔”常用来形容控制缰绳的动作,而“龙堆”则是指沙漠中的沙丘或沙山。这里可能是指骑马穿越沙漠的场景。与倍豪:形容骑手在沙漠中奋力前行,与沙漠相抗衡。
- 万里烟销虚壁垒:形容远处的天空和大地融为一体,仿佛烟雾已经消散,只剩下虚化的壁垒。
- 一身霜染旧征袍:形容诗人自己身着被寒霜打湿了的旧军装。霜染旧征袍,形象地描绘了行军途中的艰辛与孤独。
- 黄河水势浮秋色,瀚海风声度远涛:描写黄河的水势在秋季变得格外壮观,同时描述着瀚海(即沙漠地区)的风声穿越远方波浪的景象。这里的“浮秋色”和“度远涛”都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传达景物的特点。
- 天末:指天空的边缘处,通常象征着遥远的边界或未知的世界。
- 谁送酒: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孤独的情感,没有人陪伴他饮酒共度佳节。
- 乡关回首忆登高:回忆起家乡的方向,并怀念过去曾经攀登过的高处,可能是一座高山或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地方。这里的“登高”可以联想到诗人在旅途中攀登山峰的情景,也可能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和回忆。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边疆沙漠地区的壮丽画面,以及诗人在行军途中的所感所思。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力将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情感紧密结合在一起,使整首诗歌充满了深刻的意境和强烈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