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苏小酌瓮头春,净几明窗不染尘。
诗欲求工常近拙,书缘温故始知新。
每寻野老求遗事,恒辑残编寿古人。
架上牙签分甲乙,启心何异德为邻。

【注释】

庚寅:干支纪年法,指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屠苏:古俗元旦饮用的药酒。小酌:小饮。瓮头春:瓮口上的春意。净几明窗:洁净的书桌、明亮的窗户。诗欲求工常近拙:作诗追求工巧往往接近于笨拙。书缘温故始知新:读书要温习旧的篇章,才能了解新的知识。每寻野老求遗事:每次去访问老人询问旧事。恒辑残编寿古人:经常收集残缺的书籍来纪念古人。架上牙签分甲乙:书架上的书签上写上了书名,以区分甲乙丙丁等序号。启心何异德为邻:打开心扉与有德之人为邻。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从自己书房中看到的景象入手,通过对书房内陈设的描绘和对读书方法的论述,表达了对读书人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平易,清新自然,充满情趣。

“庚寅元日”点明题旨,说明这是作者在宋理宗淳祜四年(1244)元旦写的一首题画诗。

首句写屠苏酒。屠苏,即屠苏酒,是古代新年时所饮的一种药酒,传说此酒能驱寒祛病。“小酌”二字,表明饮酒只是权且为之,不必当真。“瓮头春”,形容家中瓶罐上贴的春字,意味着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过年了,充满了喜庆气氛。

次句写居室环境。“净几明窗不染尘”,描写居室的洁净与明亮,暗示读书的环境应该清幽雅致。“不染尘”,表现了作者对环境的热爱,对生活的执着。

三、四、五句,诗人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读书方法:“诗欲求工常近拙”,“书缘温故始知新”,以及“每寻野老求遗事,恒辑残编寿古人”。诗人提倡在写作诗歌时追求朴实无华的风格,认为只有如此才能接近真实;在读书学习时,应温习旧的篇章,才能获得新的知识;而向老人请教,收集古籍,则能增加对前人的认识,提高自己的修养。

最后两句是总结全文的话。“架上牙签分甲乙”,指的是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各类书籍,并按顺序用牙签标出页码。“启心何异德为邻”,意思是打开心扉与有德行的人为邻,即与道德高尚的人交往。这两句话是对前面各句的升华,也是诗人对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的高度概括。

这首诗语言平易流畅,风格自然清新,充满情趣,是一篇很有特色的题画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