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笑岘山泪,羊公传至今。
此城应有主,何事竟难寻。
迹向苔中没,春从雨后深。
潮来冲岛响,似听鼓鼙音。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全诗四句,前两句写岘山、羊公;后两句写此城的变迁。

“莫笑”二句:意思是说,不要嘲笑岘山的泪,因为羊公至今还留名传颂。这里化用羊枯的典故。汉光武时,羊枯为荆州刺史,镇守襄阳(今湖北襄阳)时,曾因政令苛酷,百姓怨声载道。羊枯在城北岘山上建碑文以记政绩,并作诗曰:“登高能远望,临表能伤怀;身在襄阳城,心怀天下才。”后来,人们就称襄阳为“羊城”。后人据此引申为对有杰出贡献者怀念的典故。“泪”字是拟人化的写法,将感情寄托在自然物象上,赋予其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岘山景色的凄凉。

“此城”二句:意思是说,这个城市应该有它的主人,为什么竟然难以找到呢?这里的“此城”,指襄阳。“主”,当是诗人自况之辞。

“迹向苔中没”二句:意思是说,它的足迹已向苔藓里消失了,春天从雨水后深深润泽了大地。这两句写古城的变化,昔日的繁华已化为乌有,只有那被岁月冲刷过的青苔还在诉说着往日的故事。

“潮来”二句:意思是说,潮水涌来时冲撞着岛礁发出响声,好像在听鼓鼙的声音一样。这两句描写了潮水的涌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声响,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当年羊祜治军时的雄壮景象。

【注释】

古城:指襄阳(今属湖北)。

莫笑:不要说笑。岘山:即岘山,在湖北襄阳城南。相传东汉末年名士羊枯任荆州牧时曾登此山,筑碑勒铭,文曰:“登高能远望,临表能伤怀;身在岘山城,心怀天下才。”后人遂以“岘首”代指襄阳。羊公:即羊祜(hu),晋朝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历任荆州刺史,都督荆州诸军事等职。他勤于政治,善于用人,使襄阳一带成为当时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他在襄阳期间,治理有方,深得民众的拥护。

此城应有主:此城应有主人。

何事竟难寻:为什么主人却难觅其踪?

迹向苔中没:指古迹已经湮没在草木丛中。

春从雨后深:春风过后,大地复苏,万物生机盎然。这句意谓古城的遗迹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

潮来冲岛响:潮水涌来时冲击着岛礁产生声响。

似闻鼓鼙音:好像在听鼓角的声音。鼓鼙(pí):古代军中乐器,此处借指鼓角之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