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舆作蛇行,人来山腰里。
一峰复一峰,青青伏还起。
宽处若掌平,仄处仅容趾。
忽然来云中,忽然行涧底。
路绕秘魔崖,石磴更齿齿。
势欲苍冥齐,群峰未可拟。
俯视下城郭,罗列如屏几。
酌酒对山灵,我行殊未已。

【注释】

笋舆:小车。

灵光寺:在今江苏苏州西天目山中。

秘魔崖:在今浙江杭州西南,因形如魔字故名。

一峰复一峰:指山势连绵不断。

青青伏还起:青翠的山峰时隐时现。

宽处若掌平:形容道路宽广平坦,如同手掌一样。

仄处仅容趾:狭窄之处仅能容足。

忽然来云中:忽然来到云端之上。

忽然行涧底:忽然行至涧谷之中。

路:道路、路途。

石磴:石质台阶。

苍冥齐:形容山色苍茫,与天空相接。

下城郭:指从高处俯瞰下方的城墙和城镇。

罗列:排列。屏几:屏风般的建筑物。

酌酒:斟酒。对:面对。

殊未已:没有停止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全诗写景细腻逼真、形象生动,用“笋舆”“灵光”等词语,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山水画卷。诗人站在山顶,放眼望去,只见一座座山峰巍峨耸立,青翠欲滴;山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他不禁想起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人感叹道:“我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欣赏这迷人的景色!”

首联“笋舆作蛇行,人来山腰里。一峰复一峰,青青伏还起。”写诗人乘坐的小车在曲折的山路上行进,时而像蛇行一样蜿蜒前行,时而像蜗牛爬行一样缓慢前进。山中的人络绎不绝地行走着,仿佛是一群蚂蚁在爬行。诗人抬头望去,只见一座座山峰连绵不断,犹如一条条绿色的丝带缠绕在山腰之间。这些山峰时隐时现,仿佛是在跳动的绿色音符,让人陶醉其中。

中间两联“宽处若掌平,仄处仅容趾。忽然来云中,忽然行涧底。”“路绕秘魔崖,石磴更齿齿。势欲苍冥齐,群峰未可拟。”“俯视下城郭,罗列如屏几。”“酌酒对山灵,我行殊未已。”写山路的险峻与美丽。诗人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行走,时而遇到宽敞平坦的地方,仿佛是在手掌上行走;时而遇到狭窄的地方,只能容纳一只脚落脚。忽然之间,他来到了云端之上;忽然之间,他又行至山涧之中。诗人环顾四周,只见山路环绕着秘魔崖,石阶交错如同牙齿般排列整齐。眼前的山脉似乎与天空相接,给人一种苍茫的感觉。山下的城市和房屋如同屏风般排列着,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诗人端起酒杯,面对着山中的神灵,感叹道:“我这次旅行还没有结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