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山如登天,霜蹄健卫鞭不前。出山如登仙,轻身飞落层云巅。
山路盘陀六百里,铁蹄啮尽薄如纸。一山忽断一山连,四山终日无人烟。
卓午渴掬涧流饮,薄暝倦登藜床眠。饥黎呼号满山谷,女首飞蓬儿赤足。
苦曳奔轮不得停,空教行路伤心目。噫吁嘻!男亦务镃基,女亦勤杼机。
八口皲手指,不足偿呼追。天意何独仇蚩蚩,鲰儒尔本无民责,道除见此犹恻恻。
恻恻全忘行路难,轻车行尽千山侧。千山行尽路渐平,马蹄电掣飞尘轻。
向前行,车莫停。长安已近闻春声,帝城遥傍云霞明。

【注释】

  1. 入山:进入深山。2. 霜蹄:指马蹄被露水打湿。3. 健卫:指马强壮有力,护卫着主人。4. 登仙:指骑马如在仙境中。
  2. 层云巅:指山顶积雪。6. 铁蹄:指马蹄坚硬。7. 盘陀:曲折。8. 四山:四周的山。9. 午渴:中午时口渴。10. 薄暝:傍晚时分。11. 藜床:草编的床。12. 饥黎:饥饿的人们。13. 女首:妇女的头。14. 飞蓬:蓬草随风飘扬。15. 苦曳:努力拉紧车绳。16. 不得停:不能停止。17. 天意何独仇蚩蚩:上天为何对那些愚昧无知的人如此残忍?18. 鲰儒:愚笨的读书人。19. 道除见此犹恻恻:即使除去那些愚昧之辈,仍觉得内心痛苦。20. 全忘:全部忘记了。21. 千山行尽路渐平:走了一千多里山路,道路逐渐平坦。22. 帝城遥傍云霞明:长安城远远地依傍在云霞之中,显得更加辉煌。
    【译文】
    进入深山就像登上天界,马蹄疾走却无法前进;离开深山好像到了仙境,轻快如同飞翔落在层云之上。
    山路曲折盘旋六百里,铁蹄踩过薄雪留下痕迹。一山中断又一山相连,四周全是无人烟的山谷。
    中午喝涧流的水解渴,黄昏后疲惫地躺在草床上休息。饥饿的百姓呼喊声满山谷,妇女头上飘飞的长发,儿童赤脚奔跑。
    拼命拉着车子不让它停下,只能让行人伤心眼望。唉!男子也务农种田,女子也勤于纺织机杼。
    八口之家手指都皲裂,不够赔偿百姓的呼声。上天为什么偏心于愚蠢之人?我等愚笨的读书人本没有人民的责难,道路除了见到这些仍感到悲伤。
    完全忘了走路的辛苦,轻车走过千山万壑。千山过后道路渐渐平,马蹄电掣飞尘轻。
    向前走,车轮不要停。长安城已经接近春天的气息,远处的帝城高耸,云霞映衬着它的辉煌。
    【赏析】
    《出山》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入山”和“出山”为线索,生动地描绘了作者从入山到出山的不同经历。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首联“入山如登天,霜蹄健卫鞭不前”,写自己刚入山时的艰难。这里用“入山”和“出山”为两条主线贯穿全文。首联是“入山”时的情景,“霜蹄健卫鞭不前”是“入山”后的艰难,表现入山的艰险。
    颔联“出山如登仙,轻身飞落层云巅”,写下山时的轻松快乐,仿佛神仙下凡。这是“出山”时的情景,表现出山后的轻松快乐,仿佛神仙下凡。这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把入山和出山时的情景写得极为突出。
    颈联“山路盘陀六百里,铁蹄啮尽薄如纸”,写山路的崎岖不平。这里写山路曲折蜿蜒,连绵不断,足有六百里长,而自己的马匹踏过之后,马蹄所留下的印痕竟像是薄薄的一张纸一样,形象生动。
    尾联“八口皲手指,不足偿呼追”,写自己连吃饭的钱都没有。这里用“八口”来形容全家人,表现一家人的生活困难。这里用“不足偿呼追”来形容自己的贫穷,表现自己连吃饭的钱都没有。这两句既表达了生活的艰辛,又流露出对人民的深深同情,感情真挚深沉。
    这首诗采用对比的手法,将入山和出山时的情景进行对比,使读者感受到生活的巨大反差,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深深同情之情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同时,这首诗还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