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滴疏芜,清风肃飞阁。
验彼候虫鸣,始知岁摇落。
入耳促悲丝,绕庭急哀籥。
遂令欢娱场,倏地成寂寞。
志士惜日征,寡女叹居索。
华发其如何,感此中夜作。

蟋蟀咏

白露滴疏芜,清风肃飞阁。

验彼候虫鸣,始知岁摇落。

入耳促悲丝,绕庭急哀籥。

遂令欢娱场,倏地成寂寞。

志士惜日征,寡女叹居索。

华发其如何,感此中夜作。

注释:

  • 白露: 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季的开始。
  • : 形容白露时节,露水从草叶上缓缓落下。
  • 疏芜: 稀疏的草丛,泛指田野。
  • 清风: 清凉的空气。
  • : 肃静,这里指风声清冽。
  • 飞阁: 高耸的建筑,如楼阁、亭台等。
  • : 观察,体会。
  • 候虫: 即蟋蟀,古人认为它们是秋天的象征。
  • 摇落: 秋天万物凋零的景象。
  • : 急促。
  • 悲丝: 悲伤的音乐或声音。
  • 哀籥: 古代乐器中的一类,发出悲哀的声音。
  • : 忽然,快速的意思。
  • 志士: 有抱负的人,这里指文人雅士。
  • 惜日征: 珍惜每一天的时间和努力。
  • 寡女: 孤独的女子,这里指年幼的女性。
  • 居索: 生活贫困,无依无靠。
  • : 感慨,有所触动。
  • 中夜作: 夜间所作,可能是诗的一部分内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之夜的情景,蟋蟀的叫声成为了夜晚的主题,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诗的开头通过自然景象引出蟋蟀的鸣叫,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接着诗人通过“入耳促悲丝,绕庭急哀籥”进一步描绘出蟋蟀的叫声给人带来的感受,使得原本寂静的夜晚充满了悲伤和不安。

随后的几句,诗人将视角转向了人类的生活,描述了志士和寡女在夜晚的不同心境。志士因珍惜时间而感到焦虑,而寡女则因生活的艰辛而感叹。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不同境遇的同情,也反映了他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最后一句“志士惜日征,寡女叹居索”,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指出无论是谁,都无法逃避生命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这是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也是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总结。

整首诗通过蟋蟀的鸣叫,展现了秋天的自然美景和人的情感世界。诗人巧妙地运用蟋蟀的鸣叫作为象征,表达了对生命无常、时光易逝的深深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